其次是兩岸關係進入僵局之後的前景不明,適逢民進黨在2016年執政的態勢漸漸明朗,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則堅守崗位,恐怕將出現緊張。一般預期華府會對民進黨施加壓力,以緩和北京日益劍拔弩張的趨勢。然而,這樣有可能造成失衡,所以華府還必須另行彌補。
過去兩岸現狀的維持有兩條主軸,一條是台灣內部反中拒統的共識已然凝聚,另一條是北京在國際上封鎖台灣官方活動的陣線更加鞏固,雙方僵持不下。倘若華府施壓民進黨採取較為開放的大陸政策,勢必也要在國際上鬆動北京的圍堵。最便宜的切入點,就是有意無意地在一個中國政策上倒退。
這時回味前此雙橡園升旗事件的鬧大,就未必是台北官方片面弄巧成拙的後果了。華府在雙橡園事件上先對台北放水,後對北京表態,如此擺明的是,台北能在一國中國的問題上走多遠,是由華府在決定,北京必須找華府談。等於是華府引誘了台北掉進一個具有致命吸引力的安排,然後藉此提醒北京,自己才是關鍵。
華府若思干預2016年以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其前提當然是在國際空間上要對北京有所衝撞,即使是潛在的,不明言的,否則將有失衡之虞。這就像此番在全國祈禱會上與達賴的公開會晤,勢必會在事後重新對北京進行戰略再保證。但是,這種戰略再保證反而更加凸顯華府的關鍵地位。
雙橡園加上全國祈禱早餐會,台灣加上西藏,兩件事鞏固了華府在一個中國政策上的主動性,一放一收,等於像切香腸一樣地把一個中國的定義,從北京手上一點一點的巧取過來。這當然不是為了西藏或台灣好,而是為了美國自己,尤其在過程中華府等於占了便宜還賣乖。至於北京,恐怕不再只是頭昏一次而已的問題了。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