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裡沒有憂鬱,想到要出去接受挑戰才會憂鬱。不過,實際上進出的大有人在。他們穿梭在兩岸間,在大陸經營忙碌的生活,卻不定期回到桃花源的想像中,將憂鬱當成是懷舊消費的對象,徘徊在自我解嘲與虛擬的出頭意識之間,感受一股暫時擺脫現實羈絆的解放。其結果,在大陸有生活經驗的人所言所行,反而確認世外桃源的脫俗優越,凝固了發展就是邪惡的左翼身段,以及只要身邊無大事的小確幸。
根據專業意見,運動是克服憂鬱的不二法門。果其然,太陽花界仰仗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朱立倫宦官像、馬英九賣台情節等等,共同建構出以自保為動機的群聚與激情,皆足以化解憂鬱於一時,進而與桃花源的想像相互輝映—桃花源的勾畫促成了自保自救的話語系統,自保自救的運動落實了桃花源的邊界。準此,日前朱習會看似帶動的話語轉向,與桃花源情節的短暫失語,必將重新散播憂鬱,這預示了對更大運動的呼喚,但能不能再度激勵,就看蔡英文多堅持了。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