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的作為還將包括兩岸降溫,讓民間互動在制度、與心態上都成為政治不正確的事。雖然民間社會的行動不能完全規範,兩岸人民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各種互動,乃至於合作也無法杜絕,起碼,必定會在制度上,讓大陸從台灣人民本來可以優先考慮合作的的對象名單中摘除,並讓兩岸合作成為台灣人民感到不道德,要偷偷摸摸才能做。
最後,台灣即使不會追求法理獨立,然而完全可以鼓勵其他如疆獨、藏獨、港獨的活動,透過對各種分離主義的支援,來凝聚並投射“台獨”自身的反中反華情感。台北支持各種獨立運動雖足以影射“台獨”,但還不是法理“台獨”,北京沒有充分理由升高衝突。北京若要採取其他形式的制裁,反而會正中她下懷。因為,製造兩岸衝突是李登輝以降建立文化“台獨”的不二法門。連馬英九都習於以各種北京忌諱的問題,來建立他不會賣台的信用。
可見,維持現狀不必忤逆“台獨”的推動,甚至有掩護作用,讓華府協防台灣師出有名,讓其他各地分離主義替台北對北京打代理戰爭,讓中國之名在台灣徹底污名化。這些做法早都是政治常識,北京也鞭長莫及。至於國民黨抓住蔡英文一時不方便具體陳述,在言詞上逼問,不但不是有效化解之知道,結果還反映批評者自己無計可施的窘迫。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