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民意的民粹式回應,是對台灣人士關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條件的考慮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現在,歡迎和支持實現並保持台海和平,已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之一,所以,台灣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都對此表示認同;而對於民意的誤讀和盲從,則導致了對如何鞏固和保持台海和平的重大分歧。嚴重的是,對於所謂的堅持“台灣主權”、“民主價值觀”等,也被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做為民意所認同,並成為他們提出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條件的根據。諸如國民黨的“四個原則”、民進黨的“三個堅持”等。在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中,這種對民意的民粹式地回應,更成為了台灣人士提出兩岸簽訂和平協定條件的直接原因。2011年10月17日以後,馬英九先後提出的“三個前提”、“十大保障”,以至於“公投”,就是典型的事例。蔡英文的“三個堅持”,則更為突出。
很明顯,兩岸關係及其發展變化,主要促使台灣人士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問題的思考,保持在兩岸關係的框架之中;而台灣島內政局及其發展變化,卻主要促進台灣人士從島內政治鬥爭、政治利益出發,考慮兩岸簽訂和平協定問題。需要重視的是,正是這後一情況已經並將繼續導致,兩岸簽訂和平協定問題的複雜化。
台灣關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觀點
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的影響
儘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還不可能正式開始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但現在已經可能,也需要對於台灣人士相關觀點對這一進程的影響進行分析。根據對前述台灣人士相關觀點的分析可以得知,一些觀點將主要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的啟動,產生重要的不利影響;但這一進程一旦啟動,這些不利影響將弱化,而另一些觀點的積極影響將開始展現。
1、對於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的影響
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的啟動,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只應是與兩岸關係緊密相關的。如前所述,不同政治立場的台灣人士,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都提出了一些條件,但這些條件或者僅與簽訂和平協議間接相關,或者完全無關。如果受這些條件的制約,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必將大為複雜化,甚至完全不可能。這將是台灣人士的相關觀點,可能對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最重要影響。
馬英九和國民黨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所設定的條件,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如前所述,2006年12月馬英九提出了,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四原則”,即四項條件;2009年12月馬英九又提出了新的“四項原則”。這兩個“四項原則”,或者說四個條件,雖然具體內容不同,但共同的基本特點是,把本應做為簽訂和平協定的內容,做為簽訂和平協定的條件。無論“不改變現狀”、“和平共處”,還是“尊重台灣的民主制度”、“放棄預設的政治前提”、“撤除針對台灣的飛彈”無不如此。把應談判的內容作為條件,這實際上就是明顯地試圖把台灣的意圖強加於大陸,從兩岸關係的歷史和現實看,都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始終堅持這些條件,那就不可能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2011年10月17日馬英九提出了“三個前提”、“十大保障”,以及“公投”等條件。這些條件最基本之點就是,把台灣民眾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接受程度,作為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的條件。這明顯地本末倒置,還沒有達成協定,談何接受?雖然提出這些有著明顯的選舉考慮,但如果以後堅持這些條件,在台灣的實際狀況下,無疑是給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設下了難以克服的障礙。
2011年10月18日以後,蔡英文一再強調的“三個堅持”,雖然針對馬英九提出的兩岸“洽簽和平協定”,因而可視為其對於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所設定的條件,但實際上與簽訂兩岸和平協定完全無關,而只是重申其“和平台獨”所需要,所期盼的政治基礎。對此的強調,只是表明了蔡英文和民進黨堅決反對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一貫立場。所以,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完全不可能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
2、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開始談判後的影響
兩岸關係的現實狀況表明,啟動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面臨諸多困難,不可能較快實現。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必將持續發展,所以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終將啟動,甚至不排除比人們的預期更早地啟動。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進程一旦啟動,很可能快速推進,以比人們預料更快的速度,完成整個進程。
台灣學界人士關於兩岸和平協議的定位,以及對其相關內容的設定,當然明顯地維護台灣的利益,但基本立場還是促成兩岸和平協定的簽訂。所以,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進程一旦啟動,首先,表明兩岸建立了關於應促進完成這一進程的基本共識,這當然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其次,雖然大陸不可能全盤接受台灣人士對兩岸和平協定內容的設定,但由於這些設定基本上都在兩岸關係的大框架之中,因而具有兩岸進行討論、談判並達成妥協的可能和較大空間。顯然,台灣學界人士在兩岸簽訂和平協定問題上比較務實的態度,將對於推進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產生積極影響。
上述分析表明,台灣人士關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觀點,如果囿於島內政治鬥爭,則將對於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進程產生明顯不利影響;而如果能夠務實地回歸兩岸關係本身的框架,則將對於該進程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台灣人士,首先是政界人士,只有擺脫民粹式思維的影響,真正以台灣民眾長久、根本的福祉為重,才能對兩岸簽訂和平協定,這一關係台灣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做出正確抉擇。
(本文為作者訪台觀察與思考系列之二)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2月號,總第1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