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歷史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5 00:17: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相互依存的大國關係模式。
  中評社╱題: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歷史邏輯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

  2010年以來,中美關係的前景越來越受到中美兩國政界、學術界和輿論界的關注,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關注的焦點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地位和影響還在繼續增強,因而未來的中美關係,是否將重現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世界是否將陷入新的冷戰,甚至更嚴重局面?

  事實顯示,在幾十年來的全球化進程中,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逐漸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三十多年的中美關係發展變化進程,就越來越清晰地反映了這一大國關係傳統邏輯的變化。歷史事實表明,中美做為兩個存在重大差異的,特別是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大國,已經並將繼續發展著新型的大國關係。這就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型大國關係的歷史邏輯。

  中美戰略利益的不斷協調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戰略利益。戰略利益對於每個國家既是實際存在的,更是判斷、認定的基礎。中美是兩個存在重大差異的大國,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發達程度,以及文化歷史傳統等都很不相同。所以,歷來中美兩國就有很不相同的戰略利益,並因而存在重大的利益衝突。但更加需要重視的是,幾十年的歷史顯示,中美之間也有著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的共同利益,即中美的戰略利益越來越明顯地可以協調。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隨世界和中美兩國的變化,中美各自的戰略利益,以及兩國戰略利益的協調,也一直在變化,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時期。中美戰略利益的協調,就在這三個時期中得到不斷擴大、深化。

  20世紀的八十年代,是中美建交後的第一個十年。中美建交標誌著1949年以後,長達三十年的中美對抗終結,也標誌著中美戰略利益協調的開始。20世紀六十年代以後,中美都明確感受到蘇聯擴張對自己的不同形式的威脅。正是對抗蘇聯擴張,成為了中美戰略利益協調的起點,以及在長達十年以上時間內的主要內涵。共同對抗蘇聯擴張,做為當時中美最重要的共同戰略利益,直接推動了中美關係正常化、中美建交,以及建交後中美合作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效掩蔽了中美固有的利益衝突,包括在台灣問題上的衝突,規避、減輕了它們對中美關係的諸多不利影響。

  20世紀九十年代,是中美建交後的第二個十年,也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個十年。由於蘇聯擴張的威脅不復存在,因而中美固有的戰略利益衝突一度相對突出,導致九十年代成為中美建交後,兩國之間摩擦、衝突,尤其是導致中美關係嚴重下滑的重大衝突,發生最密集、影響最嚴重的時期。但同時,中美之間新的共同利益,即新的戰略利益協調點,廣泛出現並較快地得到兩國的認同。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美的聯合聲明提出,“共同致力於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並且將在能源和環境、經貿關係、和平核利用、防擴散、人權、法律、中美兩軍關係、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這些表明了,面對冷戰後世界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美之間出現了諸多新的戰略利益協調的需要和可能,從而為冷戰後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基礎,有效地促進了兩國在冷戰後世界上的利益。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中美建交後的第三個十年。2001年的“9.11”事件後,打擊國際恐怖勢力及其活動,立即成為了中美新的戰略利益的協調點;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有效應對危機,穩定和恢復經濟、迅速成為中美重要的、新的戰略利益的協調點。實際上,這兩方面不僅是中美兩國重大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成為整個國際社會的重大共同利益。此外,中美在保持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以及其他大量雙邊、多邊的問題中,都出現了諸多新的戰略利益協調點。儘管在這一時期中,中美之間固有的戰略利益衝突繼續表現,並且出現新內涵,例如人民幣匯率問題等等,但戰略利益的協調始終居主導地位,並且得到了中美建交以來最明顯的擴大和深化。

  事實已經清楚表明,在中美建交三十多年的三個不同時期中,中美這兩個存在重大差異的大國的戰略利益協調,一直是中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中美兩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的積極影響。相互尊重是中美實現戰略利益協調的前提和指導原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的中美共同利益,是實現中美戰略利益協調的基礎;而中美兩國對這些共同利益的判斷和認同,則是協調得以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中美戰略合作的持續加強

  合作與對抗既是現代國際關係最基本的兩種形式,又是各國處理與其他國家關係的最基本政策選擇。中美做為存在重大差異的兩個大國,合作與對抗的內涵和發展變化都格外複雜,政策選擇的關鍵性影響也更為突出。這在1949年以來六十多年中,尤其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三十多年中的中美關係中,都有非常充分的表現。但事實清楚地顯示,1979年中美建交後,不斷加強的合作就一直是中美關係的主要方面並且對於中美兩國、對於國際社會都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影響。

  1949年到1978年的三十年,是中美直接對抗的時期。中美在朝鮮的戰爭、在越南的軍事衝突,特別是在台灣海峽的長期軍事對峙,以及美國對中國的長期包圍、封鎖,充分表現了對抗的嚴重、激烈。這是在冷戰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利益嚴重衝突的必然結果和表現,但中美兩國,首先是美國的政策選擇有著關鍵性的直接影響。關於冷戰歷史的大量研究表明,儘管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但在1949年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前,曾經出現過一個中美建立正常國家關係的所謂“視窗期”。嚴重的冷戰思維的影響,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立即進行對台灣海峽局勢的軍事干涉,不僅導致錯失了這一“視窗期”,而且導致了中美對抗的激化和長期化,並對中美兩國都帶來重大的不利後果。中美對抗發生、發展的歷史,從對抗的側面揭示了政策選擇對中美合作的關鍵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