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朝鮮再玩核訛詐 討價還價又有籌碼
1、玩弄“危機邊緣政策” 朝鮮以核武器要挾美國
剛剛進入夏季,有著“冷戰活化石”之稱的朝鮮半島就再度急劇“升溫”。5月25日,朝鮮宣布第二次成功進行地下核試驗;隨後5天,朝鮮連發6枚導彈,幷宣布退出1953年的停戰協議。這是朝鮮三年來所進行的第二次地下核試驗,也是朝鮮今年以來所采取的“不斷升級的挑釁性行爲的一部分”,這一連串舉動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面對國際社會的强烈反應,朝鮮似乎也已經習慣了用“超强硬”應對“强硬”。(上海東方網)
長期的經濟困難,加上美國的制裁,使朝鮮一直備受物資短缺和國際孤立的煎熬。要緩解這種困境,必須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進行導彈和核試驗是朝鮮爲數不多可以將美國拉到談判桌的籌碼。儘管在短期內會加劇局勢緊張,但由于該地區相關大國地緣政治的制約,只要不主動進攻,朝鮮不大可能像其他小國那樣容易招致美國的攻擊。這種“危機邊緣政策”就是建立在地緣均勢基礎上的一種心理戰。
自朝鮮戰爭結束以來,相關大國在東北亞地區形成了一種敏感而複雜的戰略平衡,誰都不敢輕易去打破它。正因爲如此,才常常會出現以小博大的政治短劇。朝鮮雖然在實力上與美國相去甚遠,但其劣勢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國之間的相互制約所緩解。因此在與美國的核談判過程中,朝鮮頻繁地采取“危機邊緣政策”變被動爲主動,獲取實惠,即利用美國對導彈和核擴散的擔憂,通過導彈和核試驗,造成危機不斷加劇的態勢,迫使美國放鬆制裁,提供經濟援助,緩和政治關係。(湖北《長江商報》)
2、朝鮮擁核一石二鳥 有望大大拓寬發展空間
擁有核武器,在朝鮮看來可謂是一石二鳥。一方面,利用核武器可在現有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製造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挑戰東亞安全格局,甚至可以從根本上動搖和削弱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權威、權力與利益,從而迫使美國不得不認真考慮朝鮮的訴求,給予朝鮮真正的安全保證,以及在美國主導下的國際體系內的正常地位,從而獲得一個最大化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從另一方面而言,自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朝韓兩國綜合實力失去平衡以來,朝韓兩國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恢復平衡的可能。近年來,朝鮮雖然也進行了一些經濟改革,但成果幷不顯著,不時有朝鮮難民通過種種渠道逃往韓國。這已經引起了社會凝聚力的下降,威脅到國內社會的穩定。由于核武器被認爲是國家實力和科技水平的象徵,擁有核力量,可以達到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作用,從而堅定民衆對“建設强盛大國”的信念。另外,利用核武器及其相關議題,製造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也可以進一步證明朝鮮國內推行的“先軍政治”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北京《中國經濟時報》)
3、姿態强硬意在維護穩定 爲金正雲接班鋪路
目前朝鮮最核心事件爲金正日繼承人問題,當金正日身體狀况每况愈下危機下,其幼子金正雲能否順利掌控朝鮮局勢幷實現順利過渡,成爲金正日最關心的問題。也因此,朝鮮連日來借“科技革命”爲幌子的系列“不安分”舉動,目的只是爲了維護國內穩定,增强民族主義情緒,增進民衆對政府自豪感,完成權力穩妥過渡,對內意義大于對外。事實上,外交方面金正日已經發現不能在短期內取得他所冀望的成績,包括奧巴馬政府對朝態度、韓國李明博政府對以往和善政策的反思幷走向强硬,北朝鮮不安全感有所增强,外圍突破困難。在此局勢下,金正日已經不再顧慮國際社會對朝鮮態度,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維持國內局面。(北京中國廣播網)
對于朝鮮這樣一個經濟困頓、供應不足、國際孤立,而又必須奉行“先軍政策”的國家來說,金家王朝新君登基必須經受一番風高浪急的歷練,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异常緊張局勢,讓他在其中具體操作,懂得如何運用謀略以弱制强,利用矛盾分化對手,既要把弓弦拉到極度緊張,又不能使它崩斷而難以收拾。這樣既可使接班人獲取實際經驗,又可借此考驗其膽識和魄力。多年來,金正日玩弄“邊緣政策”屢試不爽。現在正是需要將其衣鉢傳給兒子的時候,以便讓他在艱難時刻挑起國家重擔。(新加坡《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