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威脅考驗中國 制裁朝鮮事在兩難
1、朝鮮無核化失良機 中國選擇餘地越來越小
朝鮮半島形勢驟然緊張後,中國外交部證實,“由于國內日程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推遲了原定6月初對朝鮮的訪問。”
6月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朝之間現在還是‘同盟關係’嗎?”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的回答是:“中朝之間是正常的國家關係。我們的對朝政策以及我們在本地區的政策是衆所周知的。”(廣東南方新聞網)
事實上,中朝今年將迎來建交60周年。3月18日兩國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了“中朝友好年”開幕式,幷計劃在年內舉行六十多項交流活動。與此同時,中朝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在朝鮮對外貿易總額中所占比率由2003年的32%上升至2008年的73%,達27.8億美元。據統計,朝鮮約有40%的糧食、70%的燃料和80%的消費物資供應都來自中國。于是,西方國家的更多聲音在要求中國用經濟制裁的手段向朝鮮施壓。一些西方媒體同時提到的例子是,2003年,北京因“技術原因”暫時關閉了一條通往朝鮮的輸油管,而“這一舉措在把朝鮮拉回談判桌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北京CCTV網)
中國最大的國家利益在于半島無核化。目前,中國面臨兩難局面。假如實行嚴厲經濟制裁,則將對朝鮮困難經濟雪上加霜,甚至激化社會矛盾,造成這次權力傳承的動蕩幷致使朝鮮社會陷入不穩定局面。維護朝鮮政權穩定依然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而假如金正日政權垮臺,那麽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將會是如何收拾殘留局面,這將是一個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更爲複雜的國際問題。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晋林波指出,國際社會已經錯過了堅持使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最好機會,現在朝鮮已經擁有核武器了,能做的只有亡羊補牢。“我覺得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選擇餘地越來越小”。(北京華夏經緯網)
2、六方會談已成鶏肋 朝核危機難覓解决之道
目前,朝鮮核危機已是鬧得難解難分。朝鮮不取得核武器不會罷休,而美國不能讓朝鮮成爲核國家的决心也是不可改變的。如果說不能從戰爭中尋找出路,那麽唯有回到六方會議桌上來重開談判。
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即使讓朝核重返六方會談,也未必就能談出什麽結果來。因爲既然中美俄日韓都統一不了意見,朝鮮又何必急于高懸免戰牌呢?目前朝美雙方對峙,既打不起來又和解不了的態勢,也許會拖到今年10月金正日向兒子交班的時候。一旦新主站穩脚跟,朝鮮幷非絕對不可能重返六方會談。但是它的要價一定會提得更高。(新加坡《聯合早報》)
這樣,六方會談反倒會變成朝鮮核計劃的一個護身符。作爲朝鮮傳統的友好鄰邦,中國和俄羅斯始終主張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中方爲此也成爲六方會談的重要協調人,但朝鮮選擇强硬路綫,兩度宣布退出六方會談,秘密進行“核計劃”,板子是打在美韓的屁股上,却痛在中俄的心上。這意味著中國多年來致力于六方會談的心血遭到藐視,中國在朝鮮問題上多年建立起來的國際信譽有蒙塵之虞。(美國《僑報》)
3、如何維護國家利益 中國應當擺脫慣性思維
朝鮮和中國不只是山水相連,而且歷史糾葛盤根錯節,在安全上更有唇齒相依的關係。在這些複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中國在朝核問題上一直努力保持穩健、謹慎,最大前提是確保朝鮮局勢的穩定,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過程和方式,都要服從于這個前提。這一戰略思維是正確的,因爲假若朝鮮政局不穩,麻煩就會更多。因此,在過去幾年裏,中國在各方之間耐心地進行外交斡旋,紓解了緊張氣氛,防止了局勢的惡化和失控。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反面。過多地强調穩定,過于擔心出亂子,其結果之一,就是導致自己束手束脚,謹小慎微,缺乏主導國際事務議程的魄力,對朝鮮半島及至東亞格局的戰略思考缺乏創造性和擴張性;結果之二,就是使平壤當局覺得有機可乘,甚至有恃無恐,繼而對中國予取予求,乃至進行各種形式的要挾。(香港中評網)
當前的朝鮮局勢看上去是穩定的,但維持半島無核化的努力也是失敗的。朝鮮擁有了核武裝之後,其局勢或穩定或動蕩,對中國都極端不利。一個動蕩不定而沒有核武器的朝鮮,一個穩定而擁有核武器的朝鮮,究竟哪一種情形對中國構成更大、更長久的威脅?沒有錯,朝鮮之所以要發展核武器,公開目標是指向美國、日本和韓國,但在客觀上,它是中國周邊地區的新隱患。
因此,現在也許是中國跳脫慣性政策思維的時候了。一方面,在地緣上,朝鮮是中國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緩衝地,確實有唇亡齒寒的關係,中國不可能弃之不顧;另一方面,朝鮮的核武器確實也是一大隱患,中國隨時都有可能遭受池魚之殃。也就是說,對平壤的戰略定位,除了“唇亡齒寒”之外,還要增加“池魚之殃”的內容。隔壁人家玩火,鄰居首當其衝。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更要强調自己的“關切”,不再把朝核問題只當作美朝之間的事情。(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而且,朝鮮的戰略抉擇極大壓縮了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空間。在朝鮮的戰略抉擇中,中國只是一個必要時可以借助的力量,甚至有時是一種需要排除的掣肘因素,朝鮮的戰略目標最終指向的是美國,因此它也一再表示朝核問題的解决由美朝來解决,將中國排除在外。在這種情况下,中國如何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同時又能對本地區的安全真正負起責任來,表現出一個大國的風範和責任,是中國在復興道路上必須邁過的一道檻,考驗著中國的勇氣、智慧與戰略能力。(北京《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