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工制度殘酷 “狼文化”成就富士康?
1、企業生態可悲 富士康如同“絞肉機”?
富士康是一家集電腦、通訊、消費電子等產業為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它的員工達幾十萬人,《華爾街日報》記者JasonDean在2009年9月參觀富士康龍華科技園後,將其比喻為“紫禁城”,郭台銘就是富士康這個“王國”的“皇帝”。他為這個王國建立了嚴厲的軍事化管理制度,也創造了巨大的企業運營效能和經濟效益,更樹立了強大的個人魅力與話語權威。(海南《新世紀》周刊)
相繼發生的墜樓事件,如同盤旋在富士康頭上的魔咒,令該企業陷入尷尬難解的地步,也讓公眾對它的管理方式和勞工環境提出質疑,並稱它為“血汗工廠”。然而,事實上富士康與其它加工企業相比,在工廠環境和福利待遇上,都屬於正常水平。頻頻發生的跳樓事件,也沒有讓打工者望而卻步,富士康依然是他們心中的上佳之選,工廠門前的應聘長龍也依然如舊。但是,富士康在管理上確實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進廠之後,工友間不許講話,不許打瞌睡,否則檢討做檢查”的廠規,容易使員工變成“機器人”;與員工簽訂“自願加班切結書”,忽視了員工應有的正常休息;現場管理人員的“陷阱測試”,更使員工深受“釣魚執法”的貽害……這些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正是富士康管理中的“軟肋”。(陝西商都網)
據《南方周末》報道,深圳富士康公司員工之間,有一個頗為不雅的相互稱謂——屌毛。它在一定意義上,正是時下很多企業務工者自輕自賤的寫照。也許現代化大生產確實需要一種推到極致的管理模式,它要求將時間管理精確到秒,將不合格產品控制到零,將人工成本壓縮到極限,但是,當工人真的變成龐大生產機器中的一個“智能部件”的時候,工人就可能由“人”異化成“非人”,社會活動空間的縮小和人際關係的冷漠,無不摧殘著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本來脆弱的神經,與他們進入社會實現理想的初衷相比,挫折引起的失望,足以將他們推入自賤的泥淖。而選擇跳樓,就是“非人化”的結果。(湖南紅網)
有觀察者表示,富士康真正的問題是為了追逐利潤需要越來越多的員工,但卻無法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這些外來打工者背井離鄉來到一個繁華、陌生的城市,遇到職場和生活問題很難從家人、朋友那裡得到幫助。運行良好的社會就像一個森林,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而有著幾十萬人口的富士康卻像一個單一樹種的山林一樣,必然生態脆弱。”(北京《瞭望》周刊)
2、人文精神缺失 內部管理過於冷漠
最近頻發的跳樓傷亡事件中,事發員工年齡絕大部分在18到23歲之間,只有一名是28歲。這些員工上崗時間絕大部分在六個月之內,有一些進廠還不到一個月。新員工剛進廠沒多久就出事,暴露了富士康的之“冷”,管理制度是冷冰冰的,工作緊張得令人窒息,業餘文化生活簡單枯燥,員工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和心理援助,再加上難事而又寡助無援,難免會一時想不開而尋短見,富士康在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確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廣東金羊網)
而眼下真正需要深刻“檢討”的則是,富士康內部管理制度的冷酷與人情世故的冷漠。孫丹勇跳樓之後,曾有人注意到其他員工的冷漠反應,並將那種沒有同情和憫惜的心理稱之為“狼性化管理”所導致的自私和偏激。也曾有記者通過深入採訪後,直截了當地批評富士康就是“血汗工廠”。而對於今年1月以來接連發生六起墜樓傷亡事件,富士康則一直選擇了沉默,直到4月9日下午,處於輿論漩渦中心的富士康才首度直面媒體做出檢討,與其說是反應遲鈍,不如說是對員工生命的冷漠。(浙江在線網)
據富士康集團媒體辦主任劉坤證實,最近的多起跳樓事件,事先均有一定的征兆。“其中某跳樓女工,因為老鄉朋友調到其他園區工作,之前已在宿舍哭了兩天,但其他舍友和朋友沒及時把這情況反映給公司。”當一些員工有某種傾向的時候,而企業沒能夠及時把悲劇阻止在萌芽狀態,這說明富士康集團內部的信息通報體制目前還不完善,同時,也暴露出員工之間的人情冷漠,相互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彼此麻木不仁,缺乏必要的溝通與照料,這才是富士康“跳樓門”洞開的症結所在。(北京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