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壓榨已成共識 “血汗工廠”招工不愁
1、用工從不發愁 血汗工廠已是共識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從來不為用工發愁。從目前可以獲得的信息來看,作為世界最大的代工工廠,和試圖在大陸謀求更大發展的公司,富士康在同類公司中絕非聲名不佳的“血汗工廠”;即使《南方周末》記者以“普工”的身份打入富士康內部臥底,也沒有發現多麼驚人的黑幕。正是因為不能用通常因果規律找出事件的成因,才使得同類事件連續發生,以至於公司高層採取請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的無奈舉措。
從該公司請高僧做法事的無奈的“虔誠”中,感覺到當前許多企業對延長勞動時間來換取效益最大化的心安理得,而這種嚴重偏離人性化管理的殘酷勞動制度,已成為許多企業追求效益的共識,並已約定俗成到“合法”和被勞動者接受的程度。這從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通過加班加點才可獲取生存的需要的意識來看,要滿足勞動者生活需求,只有通過超負荷的工作才能獲取。(四川在線網)
讓人糾結的是,如此的用工現狀和勞動管理,並非富士康“獨門家法”,比之更甚的也有聽聞。就服裝加工企業而言,都是不開夜工不稱其為服裝廠的。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這樣的剝削已成慣例,如此低廉的經營成本,才使我們有了“製造大國”的稱謂。在這個意義上,富士康成不了特例。(北京和訊網)
而據富士康員工說,雖然在外界頂著“血汗工廠”的惡名,但在珠三角的台資企業中,富士康的福利算是好的。而且,不論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人,或是白領,富士康都會依法給員工上各種保險。“最重要的是,富士康基本沒有拖欠工資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搏黑’”,這名員工認為,縱然外界把富士康稱作是血汗工廠,但它只要不是最血汗工廠,就不愁招不到人,“在中國,要找工作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江蘇《新華每日電訊》)
2、遷就“利稅大戶” 政府部門集體失語
富士康這家企業在短短的5個月連續出現9次非正常死亡事故,據說這還不包括曾被“化解”的許多起自殺意向,相信人們都會認為其問題不少。然而,當地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等卻選擇了“集體失語”,數個月內一直毫無實際作為。他們唯一的“動作”,就是每當發生跳樓後,公安部門去勘察現場,然後得出一個“自殺”的結論,(上海東方網)
其實,在引起公共輿論的強烈關注之後,富士康員工跳樓仍以天為單位向上躥升,此時再來拷問富士康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已經沒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面對一家企業員工非正常死亡事件頻發,相關政府部門是旁觀者還是介入者,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吉林《新文化報》)
政府相關部門為何選擇噤聲?或許,看看富士康是什麼來頭就能明白。它可是影響世界IT市場的“代工之王”,躋身“世界500強企業”,僅深圳的員工人數就高達42萬之多,而其每年貢獻的出口額占到深圳出口的五分之一。像這樣成績斐然的“就業大戶”和“利稅大戶”,有關部門能管嗎?敢管嗎?
早在2006年6月,《第一財經日報》就用翔實的文字和圖片報道批評富士康為“血汗工廠”。但那場風波,最終以富士康“狀告記者索賠3000萬元”而後又以“雙方和解”而告終,自始至終相關管理部門都未出面調查或澄清。於是許多的未竟之問至今都是猜想——富士康的薪酬與考核機制有無違法之處,人身管理及工作時間安排是否欠失人道等等。或許,面對觸目驚心的“九連跳”,當地勞動監察、工會等部門的確應拿出跳“N連跳”的勇氣與架勢,彌補先前的多重欠賬,深入企業內部,深挖根源、整飭亂象,找到些彌補管理漏洞的治本之策,建構起制度性的防範體系。最不濟,也要對這樣碰觸到社會道德情感與制度安排之殤的公共事件,給予一個適當、及時、積極的回應,而不應躺在“GDP至上”的政績觀里,任由生命像“一片片鴻毛”接二連三地飄落。(寧夏新聞網)
3、“唯效率論”至上 保護勞動權益落空
而在“跳樓門”的背後,又不得不提及當地政府以GDP為先、用稅收衡量企業“功績”的更深層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逼迫企業“必須以利潤為導向,把員工當做生產機器”。
有專家指出,這種GDP優先論對於保護農民工權益的負面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原則在地方上逐漸演變為‘唯效率’論,甚至‘唯GDP主義’,經濟發展成為考核官員的唯一指標。為了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各地方競相出台優惠政策吸引資本投入,然而這種投資往往以犧牲地方的稅收、環境、雇員的利益為代價。為了吸引和留住投資,地方政府只能在勞動監察和社會保障方面做出讓步。調研發現,農民工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做得好的地區,在競爭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北京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