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透明引質疑 停車費如同糊塗帳
1、涉及層層轉包 產權方吃了多數停車費
今年4月初,北京大幅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由此引發的激辯聲四起。時至今日,停車新政執行已過月餘,公眾普遍從最初的“應激適應症”中走出,但另一個焦點又浮出水面:巨額停車費到底去了哪裡?(北京交通信息網)
有停車企業表示,停車行業屬於微利行業,巨額的停車費收入,其實絕大多數都進了產權單位的“腰包”。據停車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停車收費有三種方式。 其一,停車場產權方由自有物業進行管理收費。收入屬於產權方公司的一部分。其二,產權方以委托的方式,讓專業停車公司進行管理。 其三,路側停車場。因產權方是政府,政府委托給專業停車公司管理。作為管理方的停車公司除付出人員等其他管理成本外,還需要繳納給政府一定的“占道費”。目前三環內和4個重點區域的占道費,多為35元/車位/天。 也就是說,在這三種方式中,只有占道費跟公共財政有關,其他的費用則流入了各類企業和專業停車公司。(北京《新京報》)
另據介紹,目前北京多數占道停車場採取將停車管理員收益與收費情況直接掛鈎的方式,即“交夠上級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從而有利於調動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目前也有少數停車管理公司對停車管理員採取固定工資方式,但基本是開出《勞動法》規定的最低工資,在保證公司獲得一定利潤的情況下,公司對停車管理員“中飽私囊”的行為採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北京《京華時報》)
從一定意義上說,層層轉包經營者就是一種食利集團,在不少行業領域的項目承包中都存在。他們握有權力資源,從權力手中獲得停車收費項目,扒掉一層皮後再賣給下家,依此類推,直到榨幹利潤為止,由此再反向要挾權力或與權力“訴苦”,總之是要少上交多中飽為上。不破除這個食利集團,巨額停車收費政策就不僅苦了公眾,到手的那點不多的錢也幹不了什麼事。(北京人民網)
2、收入低於預期 停車費資金去向引質疑
停車費“紙面上”緩解擁堵的同時,價格杠杆也碰到了很多人的“痛點”:只要不被抓,違章停車反而“省錢”;高峰時段的公交車、地鐵越來越擁擠;停車費收費員與車主因收費產生糾紛的消息屢見報端;交管部門半月內對違法停車開出7.6萬張罰單;有些停車場難以上交規定的停車管理費,引發承包合同糾紛……在停車費提價新政滿月之時,公眾已將討論的焦點轉移至“高額停車費去向”這一謎團上。(北京中國廣播網)
停車收費的資金走向,亟待透明化。有分析指出,北京有近500萬輛(最新統計已超過490萬輛,年底可逼近500萬輛大關)機動車,按照年停車2000元計算,1年的停車費用接近100億。不過這些錢,國家拿到的很少。有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占道停車費收入為3372萬元,2010年,占道停車費收入僅為2110萬元。北京曾公布西城、東城(2環內)有1.6萬個臨時占道停車位,按照此前每個車位上繳15元的占道費標準,僅東城、西城臨時占道停車位的占道費收入就有9000多萬(不算別的區域和路外公共停車場車位)。但去年北京市財政部門獲得的占道費收入只有2000多萬,低於公眾預期,並且比上年下降,令人費解。中國物流協會專家王之泰告訴記者,北京提高道路收費後,遇到了新的情況,相關部門需要作出解釋,不要讓抵觸情緒變成抵觸行為。(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對於停車收入而言,不論是有新聞稱的千萬元,還是坊間傳聞的上億元,“高額停車費去向”不應再是個謎團。不少網友都呼籲相關部門應該對收費的去向作出解釋。有網友說,所謂“收費去向不明”,其實加個引號更準確,並不是真的去向不明。停車費自己不會人間蒸發,更不會不翼而飛,錢肯定有去處,只是少數人知道公眾不知道而已。(北京中國經濟網)
3、資金用在何處 能否“明白地收、堂正地用”
公眾最為關心的是,則是這筆巨額資金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又流向了哪裡?是否對於改善公共交通服務提供了幫助?專款專用始終是公眾的期盼:停車費應主要用來維護和新建停車位,或做與治理交通擁堵有關的事宜,不能擴大使用範圍,更不能挪作他用。(天津北方網)
雖然北京市交通委解釋,收取的停車費基本用於交通建設,但公眾對此顯然並不放心。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副主任楊小軍認為,公眾擔心是有道理的。停車費基本用於交通建設,這沒辦法保證。一是因為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沒有人監督,完全是有關部門自己在運作。到目前為止,他們從沒有公布過以往停車費收支及使用情況。有關部門表態“停車費用於交通建設”,這完全是用行政體制的方法做了一個信誓旦旦的保證,說白了就是“不靠譜”。有關部門靠自律來制約,但自律往往是靠不住的。二是從以往的經驗看,對經費的使用,是政府濫用權力的原始動力。最典型的就是高速公路收費沒完沒了,期限一再延長甚至沒有期限。(北京《檢察日報》)
針對巨額停車費流向的質疑,北京有關部門作了些回應。許是提問的媒體不夠多,焦點問題問得不夠全面,回答得也不甚解渴,這種有所保留的提問與回應,在部分滿足了公眾知情權的同時,又讓公眾更加疑竇叢生。令人想不明白,就這個公眾關心的問題,為什麼不能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呢?
比如停車場的層層轉包經營問題。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卻無人觸及。事實上,恰恰可能是層層轉包問題的存在,導致巨額停車費理論與實際錯位。因為單車每小時數元甚至十幾元的停車費,在偌大一個北京城一年積攢下來,不是一個天文數字那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布去年占道停車費只有區區兩千來萬時,人們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北京《京華時報》)
停車費可以漲,但要明明白白地收,堂堂正正地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恐怕只能讓公眾把“停車費上漲”與“想要多收費”劃等號了,停車費大幅上漲就失去了比緩解交通擁堵更深遠的意義。(北京中國廣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