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堵急功近利 新政激起不良反應
1、實施已經滿月 治堵新政感受因人而異
北京“治堵新政”已經滿月,實際效果究竟怎樣?“絕對有變化!城裡的路好走了,擁堵時間短了!”北方出租車公司司機劉連革對停車費漲價舉雙手贊成。他舉例,原來北三環馬甸橋開往德勝門外方向,從早晨7點一直堵到九十點鐘,現在擁堵的時間短了。一些原本要等五六個紅燈才能通過的路口,現在基本等兩三個燈就可以通過。記者分別在海淀區、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打車,隨機採訪了北汽、漁陽、九龍、萬泉寺等出租車公司的司機。他們均表示4月1日後,三環內路況有所改善,主要表現為擁堵時間縮短,擁堵程度下降,違章路側停車導致的擁堵點減少。
可是,與出租車司機感受不同,接受採訪的私家車車主大多表示,停車費漲價效果並不明顯。記者採訪了家住回龍觀、廣渠門、洋橋、新街口的4位私家車主,他們分別在萬壽路、金融街、國貿、崇文門上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上下班期間交通擁堵依然嚴重,在醫院、學校周邊行車依然緩慢。“我上班距離就6公里,因為堵車,要花30多分鐘。原來怎麼堵,現在還是怎麼堵。”家住東南四環、在光華路一家咨詢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坦言,因為公交換乘非常不便,公司絕大部分“有車族”依然開車上路,只是變換了停車的地方。(北京《人民日報》)
為什麼私家車主與出租車司機的路況感受不太相同呢?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認為:“出租車司機全天全市運營,私家車主要集中在通勤早、晚高峰出行,且線路固定,因此兩者可能出現感受差異。”(《北京青年報》)
2、新政亂象顯現 停車費撬不動擁堵頑石
4月1日起,停車費大幅上漲。1個多月下來,效果也很顯著。一些鐵打的擁堵道路車流量減少了;原先很難找到停車位的熱鬧地段,空位大把大把地,讓收費員擔心收不夠定額;免費的停車場少了,車位更難找了;高峰時段的地鐵、公交車也更擠了。連帶的影響,停車費糾紛多了,為此大打出手的也有,一些無法提供免費或廉價車位的商場、餐館、娛樂場所等客流減少,老板們犯了愁。(北京《中國質量報》)
從停車大量減少,不難看出大幅度提高三環內停車收費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治堵目的。從奧運會時的單雙號限行,到後來的尾號限行,再到限購,提高停車收費標準,北京走的是“行政命令+價格杠杆”解決城市擁堵之路。從鼓勵消費到提高成本,許多人也嘗到了從甜到苦的滋味。(北京《中國青年報》)
隨即,“撬動價格杠杆治堵是否有效”的激辯聲漸起。雖說有擁堵減少“1個小時”這樣的數字做支撐,但是否符合居民的真切感受以及其長遠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治堵新政”已然引起的副作用倒應該實實在在給予重視。
停車費上漲後,個別司機為了避開高額停車費,故意不停在劃定的車位上,而是停在主要道路和大街的路側、便道、非機動車道等地方,本來想治堵沒想到在某些地段反而更堵。另據北京市交委的調查顯示,價格調整後,18%的受訪者選擇在低收費區域停車,37%的受訪者選擇在小區周邊等不收費區域停車。這就意味著超過半數的受訪者不願接受調整後的價格。這些車主一旦上路,會因找車位而增加占道時間,進而製造新的擁堵。(江蘇《新華每日電訊》)
有業內人士估計,北京一年收取的停車費在幾十億元。如果個別部門嘗到了處罰款激增的甜頭,忙著貼條罰款,甚至樂於見到車位緊張、道路擁堵的局面而不去積極改善硬件,就容易異化為廣被詬病的“養魚執法”。如何處理這一矛盾關係,考驗著有關部門的良心和處置能力。(湖南華聲在線網)
3、公交負擔加重 老百姓不願放棄私家車
停車費上漲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公眾用車數量,卻也相應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統的負擔。央視《新聞1+1》節目就指出,自停車費上漲以來,路面上的車輛確實有所減少,但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卻更擁擠了,打車也更難了。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本就難以滿足市民需求的情況下,停車費上漲更加劇了無車族出行的困難,公共交通管理者意圖通過收費壓力迫使有車族轉為無車族,卻無法為後者的交通提供相應的便利,反而加劇了其出行的擁擠和窘迫,如此一來又怎能使收費政策為人接受呢?(福建中金在線網)
“你或許可以為周末去一趟商場或餐廳而改乘一次公交車,可你是否願意為了上班而每天奔波在擁擠的地鐵裡,少開5天車呢?”在網友“綠葉小舟”看來,改善出行環境和效率,比起用經濟杠杆來限制車輛出行,顯然對“有車一族”更有吸引力。“北京現在的公交票價已經很低了,可為什麼超低的票價仍難以打動開車的人,這是因為這部分人群對票價並不敏感,而對出行環境和效率敏感。本應該因為更低的票價而更願意乘坐公交的人群發現他們的乘車環境日益擁擠,卻不得不咬牙買車,脫離這個環境。”
在出行效率方面,北京公交也同樣比不上私家車。有人大致統計過,北京市民乘公共汽車出行較小汽車出行平均距離要少4.5公里,但所需的時間耗費卻超出24.3分鐘。而人們乘坐地鐵的距離,與小汽車相當,但時耗卻增加36.3分鐘。(北京新華網)
顯然,在擁擠、漫長低效的時耗面前,公交低票價的吸引力已大打折扣。而要靠公交來吸引“開車一族”變為“棄車一族”,僅靠低票價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政府考慮加大地鐵建設力度、增加地鐵營運里程、大幅增加路面公交專用車道、賦予公交更多更大的路權,讓出行環境變得更高效更舒適,那我當然就不開車了。”在中關村某寫字樓工作的楊小姐說。(北京《人民政協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