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殲十副總指揮:殲十改裝成艦載機有巨大潛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4 16:02:16  


中國的殲10戰機。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殲10飛機研製工程行政副總指揮晏翔最近透露,殲10飛機還會不斷改進發展,進一步提高綜合作戰效能,以適應未來高技術戰爭的需要。另外,殲10飛機出色的機動性、掛載能力和短距起降能力使其具有成為艦載機的巨大潛力。

  據“國際航空”報道,2月27日,中國一航的“殲10飛機工程”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項殊榮表明,殲10飛機項目為提升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此,該刊記者專訪了曾擔任殲10飛機研製工程行政副總指揮、研製現場副總指揮、試飛現場副總指揮、項目辦主任的晏翔。她從方案論證開始,全程參與殲10飛機的研製工作,為提高型號研製管理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者:您從1984年方案論證開始,就參與了殲10飛機研製的全過程。作為一名重要領導和項目參與者,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殲10飛機的研製背景。

  晏翔: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F-16、“幻影”2000為代表的西方第三代先進戰鬥機陸續擴散到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對當時作為我軍主戰裝備的殲6、殲7等第一、二代戰鬥機形成了較大的技術優勢,使我國國家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我們一定要搞殲擊機,搞一個新的、性能好的殲擊機。”這就是殲10項目的起源。

  雖然確定要研製新型戰鬥機,但在新型戰鬥機的具體定義方面,我們還是走了一段比較長的路。當時由於我們技術基礎薄弱,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研製第三代戰鬥機最初還不是十分自信。

  在1984年的新型戰鬥機的首次論證中,沈陽、南昌和成都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成都的鴨式布局方案比較新穎。在起步階段,我們只在總體氣動布局方面有一定的預研基礎,而在其他如發動機、航電、飛控等方面的研究方案是後來才逐漸形成的。

  在當時改革開放的環境下,軍方曾一度希望能引進西方某型第三代戰鬥機,而航空工業部門也希望同時引進一些先進技術。對方當然不願轉讓技術,所以開出了一個天文數字般的價格,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使得我國毅然放棄了外購戰鬥機和技術的念頭。

  外購計劃的取消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產新型戰鬥機的發展。我國空軍比較青睞中低空機動性好的鴨式布局,而且我們航空工業部門自身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在多方案對比的基礎上,最終確定新型殲擊機採用鴨式布局,再綜合其他因素,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被選中承擔新型戰鬥機即殲10飛機的研製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