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運-10型運輸機 [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中國正式宣佈自行研製大飛機已經好幾天了,全球媒體關注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減退。各種評論如潮水般湧來,從不同角度詮釋著中國這一不平凡的決定,其中既有驚歎和肯定,也不乏質疑和猜測。但不管怎樣,世界輿論超乎尋常的關注本身就說明,沒有人能夠忽視一個曾經不止一次創造經濟和科技奇跡的國家的潛力。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中國航空業界人士對這項計畫的難度有充分的估計,但對中國能夠造出自己的大飛機毫不懷疑。專家們說,讓大飛機上天飛行比發射火箭要更複雜,更困難,它代表了民用工業的制高點,是中國對核心工業技術的一次全面攻關,而它所帶動的產業鏈效益是空前的,發展大飛機必將在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歷史上留下濃重而精彩的一筆。
俄媒體傳出合作消息
這兩天有關俄羅斯想參與中國大飛機計畫的消息引起了各方關注。據俄羅斯《導報》3月20日報導,自中國有意自行研製大飛機以來,俄羅斯航空業領導人表示希望參與中國的項目,並且已經在同中國人談判。具體計畫是以伊爾-96客機為基礎,研製容納270-350名乘客的新型飛機。其實俄新社早在2005年9月就報導過俄羅斯伊柳申航空聯合公司建議與中國合作研發MC21客機的消息,當時俄方還建議飛機在中國生產,計畫到2012年取代俄現有的圖-154客機。
是否與俄羅斯或其他國家合作製造大飛機,目前中國政府尚未對外宣佈。不過,航空業內人士王鐘強認為,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了。他說,俄羅斯民用航空如今輝煌不再,一方面因為世界燃油價格居高不下,俄舊式大飛機已無法與現代化、省油的大飛機競爭,另一方面俄羅斯現在售後服務不到位,需要一定的生產規模才能做到盈虧平衡,而目前中國潛在的市場容量相當大,如跟中國合作,提高售後服務就有了相應基礎。因為引進外國飛機對俄民族航空業打擊巨大,俄又缺少自行研發的資金與技術。
另據《環球時報》記者在俄羅斯的觀察,俄近年來民用航空事故不斷,國內早有呼聲要蘇聯時期的飛機退出市場。22日俄《共青團真理報》就推出《俄羅斯航空業等待末日》的重頭文章,報導指出,今年以來在俄已經發生10起空難,俄制飛機的未來非常悲觀,而要擺脫困境,與外國合作必不可少。這其中,中國就是一個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