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接受創新的英國人中,也有著這麼一群年輕演員。他們將中國戲劇大師曹禺多部作品糅合而成,改編成舞台劇《太陽不是我們的》在愛丁堡藝術節的舞台上演出了。
最開始,我很擔心這樣一群英國人如何演繹中國舊社會的女性生活,在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跨文化的創作其實就是兩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太陽不是我們的》從幾張裹小腳的形象開始訴說故事。裹小腳完全是中國舊時代風俗,或許英國人沒法理解。可就是這一令人慘不忍睹的事實震撼了英國青年的心靈,給了他們這種“壓迫”的直接感受。而且,恰恰在英國有相似的舊時代習俗——束胸,在這一點上,兩種文化就找到了交叉點。
莎士比亞戲劇之所以讓我能有講不完的故事,關鍵在於身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了解他,演繹他的作品。而戲劇之美,在於它總有著無止境的想象空間。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莎士比亞作品的同時,很多英國人也在向我打開他們心中的東方戲劇情結。這也讓我的記錄之筆,可以綿綿不絕地為這些戲劇迷們寫下去。
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黃七七)
作為《華聞周刊》都周刊的編輯,我必須隨時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信息庫和知識庫,因為都周刊主要是為讀者提供各類即時英國生活訊息,在不斷的學習、挑戰中,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很累、很辛苦,但通過這份工作,我每天都可以遇到新鮮的事、新鮮的人,感覺每一天都是新鮮的,我很享受這種生活狀態,所以當那些付出的汗水變成報紙上的鉛字時,我感到很興奮、很快樂!
都周刊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如時尚、汽車、數碼、旅遊……,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能夠把都周刊打造成中文版的都市消費聖經,為讀者提供最全面、最新潮、最實用的生活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