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由此可見,今年的任務是特別特別繁重。面對這樣繁重的任務,我們如何應對呢?
梁小虹:如果說任務這麽重,主持人提出了問題,能不能完成?我們說不僅要完成,還要出色地完成。具體說,你到底采取什麽措施去完成?我想,也跟網友匯報一下,也請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支持、幫助。
第一,認識形勢,做好准備。我們剛才說,我們的火箭涉及到“長征二號丙”火箭、“長征二F”火箭、“長征三號甲”火箭、“長征三號B”火箭、“長征三號C”火箭,作爲火箭的研制隊伍都要提早策劃、提早准備。因爲每一個火箭的重點、難點和風險以及工作周期、工作要求是有區別的。所有的火箭都要按照今年的工作任務,要做好策劃和統籌安排。這時候就要把形勢和大家講清楚。今年,我們是什麽樣的形勢,我們今年面臨著什麽挑戰和什麽風險,大家一起努力,把困難克服,完成好2008年中國航天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謹慎工作、縝密安排。我們可以說,我們今年要完成多少,我們可以說我們今年任務多大。但是具體做起來工作,要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我們現在提的叫嚴、慎、細、實,我提出以慎爲主,什麽叫“慎”,就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當一個人、一個組織面臨前面是深淵的時候,當一個人戰戰兢兢如踩在薄冰上的時候,他那種謹慎的態度,是我們今天應該有的心態。以這種謹慎的工作,縝密地安排我們的工作。我想就可以做好。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系統策劃、動態調整。今年連續高密度發射,工作中會出現很多想不到的困難和風險。面對這些困難和風險,就應該系統地策劃,而且要動態地調整。我們說計劃一定要趕上變化,不管什麽樣的變化,都應該是在我們預案當中,都應該有對策去解决。
最後,要改變作風,要吃透技術。前者講我們的領導幹部,講我們的管理者,要深入一綫,要走到設計、生産、研制、試驗的一綫,幫助解决困難。後者,我講的是我們的技術人員。要對我們今天火箭發射中的技術問題,吃透狀態、吃透規律,同時要吃透技術,以自己的出色工作,支撑我們今年高密度的發射。
我們非常期待。剛才梁書記曾經提到過“運載”兩個字,我們知道新一代的運載火箭自2006年10月立項以來,一直非常受大家關注。新研制的進展如何?而且運載能力的提高,究竟意味著什麽?
剛才主持人問的是我們新一代運載火箭。我們通常說的大運載火箭。現在,我桌子旁邊這枚火箭就是大運載火箭。我不知道網友看了這個火箭以後感覺怎麽樣,我很喜歡這枚火箭。火箭的外形,我不講氣動外形,我就講它的外形,非常漂亮。我們這枚火箭是2004年開始啓動研保條件、論證工作的。再往前推,這枚大運載火箭在什麽時候提出來我們要上馬、要設計、生産自己的大火箭?是1986年。1986年到2006年,整整走了20年的時間,很長的一段時間。不管多長時間,最後我們統一了對中國生産大火箭的認識。我們爲什麽要生産大火箭?有些同志見到我面,說我們國家火箭、我們的航天和世界上到底處于一個什麽水平?
我跟他們說,我們的總體技術處在世界第三,我們的單項技術處在世界第二和第三之間,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運載能力。現在,我們的火箭有200公里低軌道的運載能力,最大運載能力是10噸,我們的高軌道,遠地點軌道,36000千公里軌道最大運載能力是5.1噸,而這個運載能力正好和發達國家運載能力相差一半。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把更重的、更大的載荷運到空中去,那就需要大推力火箭。而這枚火箭就適應了我們這方面的需要。
這枚火箭是2007年科工委正式批准啓動生産,2006年中央專委正式批准立項的,今年這枚火箭要完成從方案設計階段轉到初樣設計階段。我們火箭設計有四個階段:第一方案論證階段,論證一個什麽樣的火箭,這里它關鍵技術是什麽,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能不能完成這枚火箭,你要論證。這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保證論證方案是科學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方案設計階段。中央批准了以後,我們要設計。比如現在的芯級是五米,這個助推器是三米三五,這個助推器是二米二五,而我們現在的火箭,我剛才說的火箭,直徑都是三米三五的,大家想,我們五米的火箭加上兩個三米三五的助推器,過去的助推器是二米二五,芯級是三米三五,現在我們是助推3.35米,助推2.25米,芯級是5公里,這樣一個大火箭它就可以完成我們未來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需要。這枚火箭是在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的産業化生産基地,天津批給了産業化生産基地3000畝地,在3000畝地濱海新區這個地方,我們不僅要設計中國的大火箭,根據未來發展需要,我們可能將來還要設計生産我們的重型火箭、巨型火箭。
這枚火箭要在海南發射場發射。2014年,它首飛將大大提升我們國家的發射能力。而且大家非常關心我們的“繞月”工程。我們“嫦娥一號”順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務,我們的首張月圖也已經發回來了,按照“繞月”工程分三階段,通常講就是繞、落、回。它的“落”和“回”,都要通過這枚大火箭去完成。因爲,它要把我們自己的月球車發到月球上去。現在,我們的火箭能力是不够的。就要靠我們的大火箭。
大火箭生産出來以後,我們未來國家30年到50年發展空間技術和和平利用空間,這個需要就能够滿足。同時也能够實現我們運載技術跨越式的發展和航天可持續的發展。我希望大家關注這枚火箭的研制,對它們給予更多的支持。
長征“2F”火箭做了大量適應性的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