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專家怎樣評價F-35嗎——“醜陋不堪”,很難想象一架如此醜陋的飛機會成為一架戰無不勝的飛機。但是"醜陋"的F-35還是贏得了美國及其盟國下一代戰機的最大訂單,將近3000架飛機的數量簡直令人難以想象。當洛·馬公司贏得這份將近2000多億的訂單時,他們的喜形於色的表情難以掩飾,洛·馬公司在F-35飛機上實現了他們在F-22沒有實現的所有夢想。
下一代通用型戰鬥機
如果說F-22是美國人不斷進取和追求技術領先的產物,F-35則是他們不得不作出的選擇。上個世紀末幾乎所有的航空大國都開展了各自的新一代戰機的研究,即使是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相繼研發了性能與西方三代機不相上下的新型戰機。美國的F-15/16/18系列人機已經不再具有不可動搖的技術優勢,隨著F15/16戰機的老化,可期望的使用年限最多也只有10-15年,如果不加緊下一代戰機的研製,美軍就將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F-22儘管在研製上先走一步,但因為其成本高昂,即使像美國這樣的大國也裝備不起,研製一款性能優越而又成本低廉的新型戰機迫在眉睫。由於研製成本的不斷增加,歐洲各國已經沒有能力獨立研發下一代戰機,因此,美國的F-35計劃一經提出,立即獲得了歐洲、澳大利亞等盟國的響應,紛紛要求合夥加入研製團隊,F-35幾乎承載了西方下一代戰機的全部希望。作為一款多功能的隱身戰機,F-35計劃還被賦予了其他任務,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想將其開發成艦載飛機和短距起降飛機,這就給洛·馬公司的研發團隊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才能同時滿足低成本、高性能、隱身、多功能等多重技術要求,尤其是短距起降和艦載機的研製更是困難重重。當年,在波音公司的X-32和洛·馬公司的X-35的競爭中,X-35恰恰是因為其短距起降方案的明顯優勢而勝出的。
面對如此高的技術要求和日益迫近的裝備期限,洛·馬公司已經別無選擇,它必須充分借鑒F-22和以往其他飛機的研製經驗。值得美國人慶幸的是,當年在AV-8B的研製中,他們通過美元輕易地獲得英國"鷂式"飛機的垂直起降技術,在發動機、飛機結構布局和飛-發一體化控制等領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低成本與高技術的悖論
在一款戰機的方案論證中,成本問題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美國國會和西方研製夥伴們對此更為關心。對於單機成本高達幾千萬美元的戰機而言,幾千架的裝備數量,小小的成本浮動都會給採購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按照美國國會的要求,F-35的單機價格為3000萬元左右,這幾乎和F-15的後期裝備價格相當,如此低的成本唯有靠大量的裝備數量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的F-35方案變成了"四不象",幾乎就是F-22的縮小版。在一架只有15噸級的中型飛機上,要實現隱身技術的要求難度極大,特別是內置武器艙的設計受到空間的制約,這個問題在研製初期很快顯現出來,預生產型飛機超重900公斤,為其瘦身成為研製團隊遇到的大難題。F-35為了降低成本只能設計成單發飛機,而單發飛機在設計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往往是結構設計問題,由於推重比限制,飛機的機體空間嚴重受限,也會給飛機的整體氣動布局設計帶來極大的困難。
從已經獲得的資料分析,F-35至少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