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彈專家陳禮國正在複核參數。 |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解放軍報文章稱,《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這樣向世界介紹第二炮兵:“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經過40多年發展……已建設成為一支精幹高效、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能力。”
這樣一支非比尋常的高技術部隊中,必然有一支非比尋常的高技術專家隊伍。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在不平凡崗位書寫不平凡人生的導彈專家——
他堅守深山大半生,為國仗劍,勇於擔當;他積年累月守長劍,不辱使命,追求卓越;他嘔心瀝血育英才,虛懷若穀,桃李芬芳……
他,就是第二炮兵導彈專家、某基地高級工程師陳禮國。
居深山39年初衷不改,6次面臨生死考驗,舍生忘死換來重要數據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首次進行某型導彈裝備整裝空運試驗。
陳禮國作為兩名隨機技術保障人員之一,負責監測和記錄裝備在高空狀態下的技術參數。
運輸機在藍天上飛行了兩小時。下降返航時,天空突然黑雲翻滾,飛機像風浪中一葉扁舟,左搖右擺,上下顛簸。地面指揮塔台傳來指令:轉向備降機場!然而,備降機場上空氣象條件同樣惡劣,難以降落。時間迅速流逝,油料即將耗盡,飛機準備迫降。
“大家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都給家人寫幾句話吧!”面對機長的提示,陳禮國異常鎮靜。他用安全帶把自己緊緊捆牢,眼睛一直盯著不斷變化的測試數據,“刷刷刷”地在本子上不停地寫著,把參數變化一項不漏地記錄下來……
飛機迫降成功,人員有驚無險。陳禮國卻意外收獲了裝備顛簸頻率、傾斜角度、位移狀態等重要數據。科研單位和武器生產廠家的專家說:“這些數據價值連城,為導彈裝備的改進定型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居深山、穿戈壁、走大漠、上高原……陳禮國入伍39年,先後6次面對生死考驗,為大國長劍揚威九天摸索積累了一系列可靠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