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證到實踐,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陳禮國帶領科研組成員從“零”起步,搜集的資料數據裝了3個大書櫃,設計方案草稿足有2米高。不到一年時間,一輛匯集20多項創新技術的新型特裝運輸車問世。
當年立項,當年生產,當年列裝,新型特裝運輸車滿足了部隊“多方向、全型號、全天候”運輸需求,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身為導彈專家,既要為部隊每一次行動保駕,更要為裝備的絕對安全、絕對可靠提供保證。”這句莊嚴承諾,常常令陳禮國寢食難安。
導彈陣地猶如“地下龍宮”,一個不起眼的環境變化都會影響裝備安全。因濕度變化引起的一種“結霧現象”,數十年來,讓各級領導和科研人員感到焦慮。陳禮國一直關注這道難題。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他感到時機成熟,大膽向上級提出一系列成龍配套的解決方案。
半年之後,陳禮國帶領攻關組,一舉攻克困擾30多年的重大技術難題。聯合驗收組稱,這項技術是我軍導彈陣地建設的一次革命!
在陳禮國任某基地裝備部長到副總工程師的8年間,他帶領科技人員先後攻克153項科研課題,有16項重大科研成果填補國家和軍隊空白——
指導科研人員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製的“某型裝備環境快速保障系統”,使裝備作戰流程功效提高40倍,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帶領課題組成功研製出集防病毒、抗干擾、防電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導彈陣地信息防護裝置”,使陣地管理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標準。
撰寫的《導彈基地戰時保障力量需求與運用》、《裝備維修法規概論》等十餘萬字的論文和教材,為推動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裝備創新發展和作戰運用發揮了積極作用……
百次任務“零差錯”,萬次裝檢“零失誤”,從嚴求實確保絕對可靠
生活中的陳禮國,溫文爾雅、謙和大度,一身“書卷氣”。然而,一旦進入工作狀態——穿上“白大褂”,他立即就“變臉”!
某基地進行導彈陣地操作間技術改造,陳禮國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督導。有一天,他帶領檢查組驗收當天工程後。這一查,不禁火冒三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