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為檢驗某型導彈裝備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炮兵某基地即將執行一項重大科研試驗任務。這是我軍首次實施此類試驗,成功與否影響巨大。陳禮國再次被任命為現場指揮組成員。
試驗如期舉行。這項試驗的關鍵環節,是往裝備上安裝引爆裝置,技術要求高、操作難度大,一個靜電火花或動作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重任當前,異常突現。原定執行安裝引爆裝置的操作號手,由於心理壓力過大,不能正常操作,試驗現場氣氛驟然緊張。
臨陣換將,誰來頂替?這時,陳禮國站了出來,主動請纓接替原操作號手。
只見他穿上防靜電服、手腳帶上防靜電環,鎮靜地走向試驗場。插上一根雷管,做一次仔細檢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驚險操作,引爆裝置安裝成功。
“轟!”隨著一聲震天巨響,試驗圓滿成功。陳禮國成為我軍在“真槍實彈”上安裝引爆裝置第一人。
從試驗陣地回來後,陳禮國趁熱打鐵,利用半個月時間,把試驗中的每一處細節、程序、數據和體會都整理出來,主編了一本《爆炸訓練實施手册》。這本《手册》,成為目前我軍導彈武器裝備“爆炸”訓練唯一的指導性大綱。
為表彰陳禮國,第二炮兵給他掛上一枚金燦燦的二等功軍功章。
智闖153道科技險阻,填補16項科研空白,攻堅克難磨礪和平盾牌
陳禮國是一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導彈專家。面對工資單,他有特別的感悟:“‘特殊津貼’不是‘特殊待遇’,是黨和人民要求我為共和國的導彈事業多做‘特殊貢獻’。”
那年嚴冬,部隊執行特種裝備遠程運輸任務。長劍戰車猶如一條“綠色長龍”,在群山間緩緩游弋。車隊行至“半山腰”,由於裝備運輸車超長超寬超高,在冰滑彎曲的盤山路上,如同“旱地行船”,難施本領。
運載工具車體龐大、功能落後的弊端,讓陳禮國憂心如焚:“現代戰爭快如閃電,慢半拍就會貽誤戰機。”
幾天之後,他提出研製一種“體積得當、功能齊備、機動性和越野性齊全”的新型特種裝備運載工具的方案,得到黨委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