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的角度看,積極參與軍事打擊利比亞,有助於為執政的保守黨掙得外交分。與法、英的高調姿態相比,意大利更願意“悄悄地做”,因為這樣能降低“未來的風險”。而德國則是充分考慮了軍事干涉的風險,表示有“充足的理由”不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各國行動的背後均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它們在利比亞問題上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的首席發言人邁克爾.馬安告訴新華社記者。他認為,歐盟只能在向卡扎菲施加政治壓力的層面上“用同一個聲音說話”,目前能做到的僅僅是政治施壓、經濟制裁和人道主義救援。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中東前景項目研究員讓姆.阿亞迪認為,儘管歐盟對中東地區有興趣,但經濟、金融和債務危機多重打擊下的歐洲經濟狀況不容樂觀,軍事行動耗資巨大,各國政府不得不考慮自身的預算情況。
======動機五:西方內部利益之爭======
法、德“暗戰”的一張牌
事實上法國與利比亞在另外一個問題上存在著嚴重分歧,即法國主張的環地中海聯盟的倡議,遭到利比亞的抵制。而環地中海聯盟對於法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法國將之視為對抗德國崛起的一步重要棋子。據法國《新觀察家》雜誌透露,薩科齊在會見利比亞反對派時,全部答應對方的條件不算,而且當對方提出,是否要等翌日歐盟峰會後宣布,薩科齊卻表示可以由利比亞反對派立即宣布。此舉顯然是針對德國的。
事實上,東歐巨變、德國統一、特別是巴爾幹地區動蕩之後,德國日益影響力增強。德國自身實力的擴張,再加上東歐大部分國家均明確倒向德國,使法國在歐盟內部的份量一天天地遭到削弱。法國惟有將目光轉向南方。地中海聯盟就是薩科齊的一個傑作。而這一傑作從一出台,就遭到利比亞和德國南北夾攻。因此薩科齊要搶在歐盟首腦峰會之前就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迫使德國直接攤牌。據有關消息透露,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此大光其火。事實上德國也一直在被動地被法國拖著走,最終成為安理會投票時除“金磚四國”以外惟一一張份量頗重的“棄權票”。利比亞成為法、德之間爭奪歐盟主導權的一張“暗牌”。
法空襲利比亞為擴大地區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利比亞是唯一公開拒絕法國倡導的“地中海聯盟”的國家,這也是法國在應對突尼斯與利比亞政局動蕩時為何態度不同的一個深層原因。
自薩科齊2007年當選總統以來,建立旨在深化歐盟與地中海沿岸國家各領域合作的“地中海聯盟”便是法國外交重點之一。然而,卡扎菲卻拒絕出席2008年在巴黎召開的首屆地中海國家峰會,明確表示對建立“地中海聯盟”持否定態度,認為該聯盟“是可怕而危險的”,將導致非洲聯盟的分裂。由於利比亞的反對立場,加之中東和平進程停滯等因素,建立“地中海聯盟”的進程陷入停頓。
法國新任外長朱佩3月1日在就職講話中為法國今後一段時期的外交方針定下基調,將建立“地中海聯盟”作為法國外交主要目標之一。
薩科齊2月27日在就國際局勢發表電視講話時說,眼下地中海沿岸多個國家出現局勢動蕩,現在正是建立“地中海聯盟”、使其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
此外,有媒體認為,除了謀求在非洲提升法國的影響力外,薩科齊還試圖尋求2012年總統選舉連任的機會——一旦在利比亞的冒險行動取得成果,薩科齊便會贏得選舉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