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通過協商可以處理好台灣“國際空間”問題。 |
中評社╱題:對台灣擴大國際空間問題的若干思考 作者:夏立平(上海),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
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關係中相當複雜、敏感和長期的問題。馬英九執政以來,台海兩岸關係有了很大發展。與此相適應,台灣的“國際空間”也有較大進展。台灣“國際空間”未來的拓展,有賴於兩岸互信的進一步增加,也取決於兩岸在此問題上相互溝通和磋商的深入。
馬英九執政以來台灣在“國際空間”方面取得的進展
馬英九2008年5月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台海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形成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在對外關係和參與國際活動方面也有較大發展。
(一)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層級提升。
2008年11月,台灣具有卸任領導人身分的連戰出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借這一國際會議場合與他進行了會談。2008年4月,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出席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4月,台灣“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出席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進行會談。
(二)台灣參與了若干政府間國際組織。
2009年5月,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分參與當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oeld Health Assembly,英文簡稱WHA)。此後,台灣每年都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2009年5月,台灣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operation,英文縮寫AITIC)的贊助會員(Sponsoring Member)。2009年12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政府採購協定》(英文縮寫GPA),成為該協議的第41個會員。在加入決議及附件、附錄中的“政府機構”名稱如“總統府”、“行政院”等不必改變,僅在決議文中增加“關於機構名單,參考處理GPA加入模式的相關文件”。
現在台灣參與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27個。
(三)台灣保持了邦交國數量。
馬英九執政後,推行“活路外交”政策,即“參與國際,維護尊嚴”,“替中華民國外交尋求出路”。他認為陳水扁的“烽火外交”“金錢外交”與大陸對抗,使得台灣外交已經沒有活路。他要找出一條活路,既不與大陸對抗,又能參與國際。總之,目標是要“走出去”,做法上不與大陸對抗。大陸對馬英九這一政策給以善意回應,台灣與大陸達成默契,雙方不在邦交國問題上互相挖牆角。現在台灣保持了23個邦交國。
(四)台灣與美國關係有很大改善。
陳水扁當政期間,美台關係降到最低點。陳水扁2003年宣稱要催生台灣新“憲法”,後來又稱“新憲法”版本須經“公投”決定。對此,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表示,美國對台政策非常清楚,就是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任何人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①白宮官員還在胡錦濤主席和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在2003年10月曼谷會晤後的新聞公報中,明確把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進一步表述為“不支持台灣走向獨立”。這表明美國對“台獨進程”也感到擔心並進行干預。②2003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在曼谷會見胡錦濤主席時,再次重申了“一個中國”和反對台獨的立場。③他2002年10月在汶萊和2003年10月在曼谷兩次表示陳水扁是“麻煩製造者”,說明他“已看透了陳水扁”。④
在馬英九2008年5月20日就職之際,當時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特地委託美國在台協會理事會前主席卜睿哲轉交致馬英九的信函。信中奧巴馬明確強調將“深化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其中包括“強化與貴政府官員的溝通管道”。不過,奧巴馬並無意改變美國多屆政府對台政策的一貫立場。在這封信函中,奧巴馬表示他將“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有關台灣的三份聯合公報,並遵守《與台灣關係法》。”⑤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美台政治關係較陳水扁時期有較大恢復性改善。美國已將馬英九過境美國訪問的禮遇恢復到陳水扁當政時前期的接待規格。美台之間高層溝通“暢通”。
奧巴馬政府在2011年台灣大選期間宣佈,美國將給與台灣居民赴美國訪問免簽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