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蹈海輕騎——透視中國新型兩栖突擊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2 10:45:07  


  
  鏈接:關於火力配置的探討 

  筆者之所以將中、美高速兩栖突擊車火力配置的問題單獨拿出來加以討論,是因為從這一點可以直接反映兩者設計使用思路的差異,並最終決定了它們在編制體制上大相徑庭的風格。 

  國產兩栖突擊車族包括兩種主戰車輛,分別裝備105毫米低後坐線膛坦克炮和30毫米機關炮。國產兩栖裝甲突擊車使用的105毫米線膛坦克炮是在63A水陸坦克的同口徑火炮上改進而來的——之所以改叫突擊車不叫坦克,實在是因為63系列有坦克之名而無坦克之實(防護能力尚不及改進後的62輕坦),況且其主要作戰任務是支援陸戰隊士兵搶占登陸場,壓制敵灘頭岸防火力,並不需要像主戰坦克那樣作為裝甲矛頭向縱深防禦地帶發展進攻,兩栖裝甲突擊車的名稱顯然更加合適。這種火炮和陸軍105毫米坦克炮相比,通過增加炮口制退器、改進反後坐裝置降低了火炮後坐力,使輕型兩栖突擊車能够承載並在水中安全發射。該火炮身管長5.356米,最大膛壓509兆帕,正常膛壓441兆帕,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1455米/秒,可在2000米外擊穿3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以上所引用的是90年代國產105毫米坦克炮參加防務展時通用的數據。事實上,中國的105毫米坦克炮自80年代從西方引進以來,經過20餘年的消化吸收,性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近年來最新研製的彈芯長徑比接近30:1的新型脫殼穿甲彈2000米距離垂直穿深達到500毫米水平,足以橫掃M60A3和M48H坦克。

  63A式水陸坦克落後的光點投射式火控系統嚴重限制了105毫米坦克炮性能的發揮。這種簡易火控系統沒有圖像穩定機構,海上行駛時,車體、物像、瞄准指示光點都在不停地晃動,這種情況下,炮手主要採用的辦法是慣性提前量法,也就是在瞄准指標向目標中心接近到一定距離時果斷擊發。炮手即使經過長時間專業訓練,也只能在正常海況、具備良好通視條件、1500米以內的近距離下才能獲得較高的動對靜射擊精度。而新型兩栖裝甲突擊車在火控設備上發生了質的飛躍,直接配備了國產最先進的上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海上射擊時可以直接參照陸上射擊方法進行,射擊精度和作戰距離明顯提高。因為這種火控系統具備圖像穩定的熱成像觀瞄通道,國產兩栖突擊車將63A式水陸坦克沒有海上夜間及複雜氣候條件作戰能力的弊病一掃而空。上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另一大亮點是可以制導炮射導彈,這就又為國產兩栖突擊車提供了一種在敵人直瞄火力射程外先敵開火的額外優勢。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即使是先進的穩像式火控系統,其圖像穩定器——兩組單自由度液浮積分陀螺也只能補償車輛角位移造成的圖像抖動。兩栖車輛在海上航渡時,因為波浪起伏作用,除了角位移外,還有圖像穩定器無法補償的線位移運動。所以國產兩栖突擊車海上射擊精度雖然大幅提升,但並不是沒有限度的,當海況極差時,同樣無法瞄准射擊。 

  用於運載步兵上陸的國產兩栖裝甲戰車裝備一門30毫米機關炮,該炮原型是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使用的2A72型30毫米自動炮,90年代隨同BMP-3步兵戰車戰鬥部(炮塔武器站)引進項目來到國內。這種火炮和國產25毫米車載自動炮相比結構更加緊凑,體積和重量均只有後者的2/3不到,火炮總體可靠性極高(特別是自動機,俄方號稱其故障率為零)。火炮採用單向雙路自動供彈,射速380發/分鐘,榴彈初速960米/秒,配用彈種包括殺傷爆破榴彈、曳光殺傷爆破榴彈和曳光被帽穿甲彈。該炮除隨同國產化的BMP-3武器站裝備二代步兵戰車外,還發展出一種單人30毫米炮塔來替換可靠性很低的國產25毫米頂置炮塔,廣泛用於多種國產裝甲車輛。

  事實上,國產單人30炮塔雖然解決了機炮可靠性的問題,但是在總體布置上仍然不甚成熟。該炮塔體積很小(最初是為了配合傘兵戰車使用),由於火炮沒有採用偏心布置,炮手只能擠在炮尾左側狹小的空間內,以至於炮手觀察用潛望鏡都無法在炮塔內布置,只能突兀地安裝在炮塔外壁上。兩栖裝甲戰車上採用了一種經過重新設計的雙人30炮塔,內部空間明顯加大,車長不再用蝸居於駕駛員後方,更加有利於協調指揮全車作戰。炮塔外壁用螺栓連接有一層附加裝甲,防護能力明顯強於單人30炮塔。30毫米機炮的火控設備相對比較簡單,國產戰車機炮觀瞄設備從最早的25毫米機炮瞄准鏡一路發展而來,外型基本未變,但是體積明顯增大,瞄准線同步模式由早期的四連杆機械同步改進為電同步;從沒有夜瞄設備到配備二代微光夜瞄鏡;而且很可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穩像觀瞄能力。其實,雙人30炮塔最顯眼的變化並非火控系統,而是在炮身外面增加了四棱形衍架支撑機構,其原因並不難解釋。2A72機炮出於簡化生產目的,並未採用西方小口徑機炮常用的星形截面身管設計,發射時很可能會因為身管剛度問題(注意不是強度)造成抖動而影響精度。在BMP-3武器站上,30機炮因為是和100毫米低壓炮剛性並聯而成的,這一問題並不明顯,而當30機炮單獨裝到國產單人30炮塔上時則會暴露出來,國產25毫米自動炮因為採用了星形身管所以剛度是適合的,單30炮塔設計時設計師顯然缺乏處理這方面問題的經驗。因此,在雙人30炮塔的火炮身管外面增加衍架結構就成為提高身管剛度、抑制炮口震動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兩栖裝甲戰車除了雙30機炮外還可以在炮塔兩側各攜帶一枚“紅箭”73C反坦克導彈,這種老式導彈改用串聯破甲戰鬥部後威力尚可,而且將有線制導改為無線制導,只是導彈的安裝結構實在不敢讓人恭維,暴露的發射導軌和電線帶有很強的臨時色彩,不知道在腐蝕性較大的海洋濕熱環境下能否保證其可靠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