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被視為俄羅斯軍事工業全面復興的標誌
T-50是在F-22首次試飛20年後才姗姗來遲,但能不能後來居上還是個問號。實際上早在1983年,蘇聯就召集各設計局研究未來戰機發展,確定由米格設計局研製第五代戰鬥機。蘇聯的突然解體使俄羅斯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困難,給俄航空工業的發展造成沉重打擊,起步很早的第五代戰鬥機項目深陷在計劃調整和經濟困難的漩渦中。
近年來,美國先後裝備了第五代戰機F-22和F-35,率先進入隱身時代,這對俄羅斯空軍形成巨大壓力。俄羅斯也加快了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步伐。
俄羅斯設計和生產第五代戰鬥機的單位主要有兩家,即米格和蘇霍伊設計局(生產聯合體)。在近15年裡,這兩家設計局都根據俄羅斯政府和空軍裝備發展的需要,提出了多個不同的新型戰鬥機發展項目。其中,米格設計局設計的1.44原型機造出後勉強於2000年2月29日首飛並對外曝光,但終因難以為繼終止了項目發展。
此時,俄羅斯又重新確定了“新一代前線戰鬥機”PAK-FA的技術指標。PAK是俄文“未來航空系統”的簡寫,FA是指前線航空兵。米格和蘇霍伊設計局根據俄羅斯空軍確定的PAK-FA戰鬥機的性能指標,分別提出了各自的雙發戰鬥機方案供俄羅斯空軍對比選擇。俄空軍全面評估後,最終確定蘇霍伊設計局為第五代戰鬥機研製和生產任務單位。該設計局對PAK-FA的內部設計編號為T-50,T是三角翼的意思,而前掠翼或者後掠翼的內部代號則為S。
俄羅斯之所以最終選擇了蘇霍伊設計局是因為它的市場認同程度更高。俄羅斯是冷戰後國際戰鬥機市場上成品和技術的主要出口國,主打產品是蘇-27和米格-29,而蘇-27系列在國際市場上的出口規模以及口碑遠比米格-29這個冷戰明星好得多。與米格設計局相比,蘇霍伊設計局擁有更多的固定客戶,在市場認同程度上更有優勢,蘇霍伊可以利用蘇-27的效應,增強T-50出口創匯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