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馬化:我軍第一次重大跨越
我軍從解放軍戰爭後期開始由“徒步化”向“騾馬化”轉型,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中期,人民解放軍才真正由昔日的“鐵腳板”實現了“騾馬化”。
從“徒步化”到全部實現“騾馬化”,我軍經歷了將近30年的歷程。
“騾馬化”的標誌是:步兵仍靠步行作戰,指揮員靠乘馬,重武器裝備靠畜力運載,並擁有相當數量的騎兵部隊。
開國大典,騎兵第3師代表我軍騎兵參加閱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開國大典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戰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後,出現了騎兵第3師的騎兵方隊,1978匹戰馬組成的“白馬連”、“紅馬連”、“黑馬連”色彩相交,分6路縱隊前進,走在前面的是3個騎兵團,爾後是一個由騾馬牽引的75毫米野炮營。馬上的騎兵身著草綠色軍裝,手握馬槍,腰挎馬刀,把閱兵式推向了高潮。
在這之後,我軍騎兵又先後參加過9次國慶閱兵。直到1959年“國慶”十周年,隨著我軍摩托化的發展,騎兵師大規模撤編,才取消了騎兵參加“國慶”閱兵。
新中國成立後,到1985年以前,我軍師、團、營、連都有軍馬和馬廄,並編制有專門馭手班,當兵趕馬車在當時司空見慣。高高的草垛是軍營的象徵,重武器裝備和給養靠軍馬運輸,營指揮員沒有指揮車,配備乘馬,團裏還有專門為軍馬看病的軍馬所,大軍區後勤部編有軍馬部,總後有培養軍馬醫生的獸醫大學,我軍還建有騎兵學校,全軍在新疆和內蒙古還建有許多繁殖馬匹的軍馬場。
1970年11月24日,毛澤東主席對北京衛戍區《關於部隊進行千里野營拉練的總結報告》做了批示,要求全軍“利用冬季實行長途野營訓練一次,每個軍可分兩批(或不分批),每批兩個月,實行官兵團結、軍民團結。”於是,全軍普遍進行了長途野營拉練。
那時的野營拉練,充分展現我軍“騾馬化”的特色。當時本刊記者在河北省軍區獨立師步兵第一團當步兵,對“騾馬化”步兵團出動的感受頗深:連隊步兵仍然靠“鐵腳板”,除了背包外,還要負擔手中的“56式”半自動步槍、手榴彈、戰鍬、乾糧袋等;連裏有一個馭手班,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由騾馬馱運;連隊的給養、彈藥由馬車拖載;連長、指導員沒有乘馬,也靠步行,只是背包由馬車拖載;營長、教導員配備乘馬;團長、政委乘212吉普車。團裏的裝備、給養主要靠獸力拖運,也有少量的解放牌和蘇聯“嘎斯-51”型卡車拉裝備。
1985年我軍裁軍一百萬,走上了精兵之路,以步兵軍改建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的同時,取消了“騾馬化”,全部實現“摩托化”,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馬備南山”。
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從此消失。目前只是象徵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擔負影視片的拍攝等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