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他們再一次從零起步,去征服一個全新的課題——牽引“嫦娥一號”衛星奔月球。
“嫦娥一號”衛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一個繞月飛行器,測量控制是重點,也是難點。 在“嫦娥一號”整個奔月過程中,經過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月球捕獲軌道三個階段,共設置了10餘種工作模式,飛控複雜程度創下中國航天之最。
探月路,發達國家走了40年,可留給唐歌實他們的時間,却只有短短3年。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題,軌道室的年輕人一邊與時間賽跑,一邊與困難鏖戰,開始了艱苦攻關曆程。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軌道力學模型和地月坐標轉換是衛星精密定軌的核心。軌道組組長陳明爲了開發出繞月的精度定軌軟件,把自己牢牢釘在“實驗室—食堂—家”三點一綫的生活軌道上,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那一階段,他全然置身于一個數字世界之中。飯堂離實驗室只有5分鐘的路,一邊走一邊思考的他,時常鬧出撞到電綫杆上的笑話。
“帶著激情去幹,不僅不會覺得苦,還能享受到快樂。”計劃組組長洪春輝說。1976年出生的他,已是室里經曆豐富的“老同志”。每當有了新思路、新想法,他總是興奮地帶著同事連夜加班幹。“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家敲擊鍵盤的聲音,聽上去感覺是一首節奏歡快的歌。”
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軟件調試,無數次方案討論,軌道室這群年輕人憑著鍥而不舍和自主創新,在短短3年里,先後突破了繞月探測的高精度定軌等5項關鍵技術,實現了由近空飛控向深空飛控的跨越,闖出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軌道測控之路。
創造多種高精度定軌方法,精確度達到萬分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