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航天突破高精度定軌 航天飛控屢創奇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30 08:40:55  


 
  平均年齡只有29.5歲,創新攻關不畏難—— 

  用青春書寫航天新篇章 

  2007年10月26日18時,當大家還沉浸在“嫦娥一號”衛星第一次近地點變軌成功的喜悅中時,軌道室又傳來喜訊:副主任謝劍鋒的兒子降生了。但誰也沒想到,在分娩前3小時才趕到妻子身邊的他,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趕回飛控中心,繼續執行任務。 

  采訪中說起這事,他內疚地對記者解釋:“當時也是沒辦法,現場飛控離不開我!” 

  和謝劍鋒一樣,軌道室的年輕人“離不開”自己鐘愛的測控事業,面對使命,他們選擇承擔;面對金錢,他們選擇超脫;面對崗位,他們選擇恪守。他們或許不是合格的父母、稱職的丈夫或妻子,但在征服太空的進程中,他們是最優秀的航天測控人! 

  負責衛星軌道計算的高級工程師李革非,爲了制定完整的軌控方案,實現軌道精確預報、控制准確無誤的目標,把自己關在機房,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論證、分析、試算,修正方案。過度勞累的她,患上了面部神經性痙攣症,疼痛難忍,不得不住進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結束沒幾天,她就央求丈夫拿來筆記本電腦。她對丈夫說:“這項工作沒有我不行,一想到日夜奮戰的同事,我真的躺不住。”就這樣,病房變成了機房。李革非住院躺了30天,計算了20天,提前完成了嫦娥任務軌道計算預定進程。 

  “星期六肯定加班,星期日加班不肯定。”記者走近這群年輕人,發現他們每個人都很忙很忙。去年夏天,女工程師孫靖利用難得的假期買了件新衣服。誰知道,第二天上班接到任務,她一忙就是2個月,等想起來時,新衣服已經過季沒機會穿了。“盡管很忙很累但很喜歡。”談起自己的工作,孫靖臉上洋溢著一種自豪感。 

  平均年齡只有29.5歲的軌道室,創新攻關不畏難。近年來該室碩果累累,取得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7項,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被授予榮譽稱號各一次……他們用青春書寫著中國航天的新篇章。 

  走出航天城,仰望蒼穹,記者腦海里不禁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如今,軌道室這群年輕人用青春和智慧,在地月之間搭起了一座“虹橋”,將千年傳說變成現實。品味他們的故事,比嫦娥奔月更感人,更讓人銘刻在心。在風雨兼程的漫漫奔月路上,我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的脊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