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軍隊改革常常用血與火寫成。春秋戰國時代,歷史的平靜被汹湧的變革巨浪打破,思想從爭鳴的曠野走向變革的廟堂。在時代變革的潮流中,向後沒有退路,只有亡國滅族。歷史的中國呈現出少有的變革壯觀。商鞅是冒險犯難,嘗白刃,拼頭顱頸血,最終車裂而亡。但商鞅刀尖上滾出來的心胸氣質,涵養澆灌了秦人剛烈無比的血性,也塑造了改革的精神。
改革對利益的觸動,不遜於流血的戰鬥。不觸及深層次利益的改革只能是歷史的鬧劇。正如恩格斯在《德國的軍事改革》中指出的那樣,軍事改革重點應是推動軍事組織體制的發展,不能只討論改革“軍服問題”和“背包問題”,而忽視軍隊武器裝備體制和訓練體制的發展,否則就無法使德國軍事組織體制適應當時軍事實踐發展的要求。
在近現代歷史上,舊中國軍隊曾經頻繁地進行過改革,但總是走不出因利益而朽腐衰亡的宿命。中國軍隊面臨的最大挑戰往往不是欠缺能力去追逐外部世界汹湧澎湃的變革潮流,而是朽腐的速度遠超過變革創新的成果。近代西方軍隊勝負決戰在戰場,舊中國軍隊尚未走向戰場就已死亡。
頑固維護既得利益,是腐敗、衰敗不可遏止的根源,也是改革難以深化,最終夭折的根源。
近代中國軍隊,屢次上演30年衰敗期的現象,其深層緣由之一,就是軍中封建利益集團割據衝突的結果。從1852年湘軍興起於曾國藩“團練”,到1882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後湘軍衰落;從1862年李鴻章創辦淮軍,到1894年甲午戰爭淮軍潰敗;從1866年清政府開設水師學堂和造船廠邁出建立近代海軍第一步,到1895年北洋海軍徹底覆沒;從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創辦“新軍”,到1926年新軍派生出的軍閥悉數被殲;從1924年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建立國民革命軍,到1949年國民黨潰退,其間大體都經歷了30年左右由盛到衰的演變。
“兵魂銷盡國魂空”。一支權錢交易泛濫的軍隊,怎肯用刺刀和鮮血去爭取并保護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改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1936年7月,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彭雪楓、楊成武等數十人來到陝西保安。彼時,這些赫赫有名的戰將,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紅大學員”,他們暫別硝煙彌漫的戰場,捧起課本,走進窑洞。蔣介石給這些學員們開出的懸賞價碼,總數超過200萬銀元,但這些學員擁有的全部家當,沒有超過200個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