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費在工廠、高速公路以及其它大型工程的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上半年猛增了40%,并且支撑了中國幾乎所有的經濟增長。 |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美國《商業周刊》12月21日載文《中國的“中國製造”問題》,內容如下:
中國政府巨大的經濟刺激方案帶來的不利方面就是產能過剩,這在國內可能引發不良貸款,在國際上,受金融危機影響,則可能導致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
對包頭鋼鐵而言,今年真是艱難的一年。自從10年前上市以來,公司收入首次遭遇損失,下降了21%。儘管與鋼鐵出口下降有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國內。今年中國鋼鐵產量比國內實際消費量多出2億噸。包鋼股份證券代表於超說:“產能過剩正在影響鋼鐵行業中的每一家企業”,“我們除了接受現實別無選擇”。
這種情況與人們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超過8%的預期是一樣的嗎?儘管中國政府5860億美元的一攬子刺激計劃有助於中國走出金融危機,但這也帶來不利。花費在工廠、高速公路以及其它大型工程的固定資產投資在今年上半年猛增了40%,並且支撐了幾乎所有的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