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制省商知道其他任何地方都比不過他們,而西方國家消費者又希望自身供應鏈保持連貫性,因此中國製造商可以自如地、一點點地降低質量水平,無論所簽的是什麼合同。實際上,產品不合格是西方公司在中國參與的一場遊戲的結果,西方公司是輸家。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問題。中國供應商認為,進口商不知道的事情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他們未經許可就改變產品規格,並且認為請求原諒比請求同意要容易得多。質量被視為實現更大利潤的障礙,而質量問題不會被公開討論。
有些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政治制度。中國有“胡蘿蔔”,卻沒有“大棒”。中國政府對通過商貿活動促進外匯流入國內的製造商予以獎勵。然而,與此同時,那些以不道德方式經營的製造商幾乎沒有受到懲罰。
中國可以阻止質量下降等不道德的商業行為,成立一個部門專門處理這類投訴。
與此同時,我們仍在不斷看到令人擔憂的新聞。
對於一個連最極端的懲罰方式似乎都無法對犯罪活動產生影響的國家,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而我們從這樣一個經濟體進口商品的熱情又說明了我們自身的什麼問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