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價值觀和文明的進步而言,上面的討論不是沒有意義的。人類過去數百乃至數千年的進步,都是在衝突、錯誤和迷茫之後,及時有一批有識之士進行總結、反思和梳理,形成共識並繼而將之體現於行為規範和法律等一系列載體上。同時,一個社會擁有這樣的公共討論的能力,恰恰是社會開放和成熟的標誌之一。在這樣的氛圍下,公民經歷的是多元視野和思辨能力的訓練,最終獲得的是完整、成熟的人格的提升。
中國部分網民何以同情拉登?
以此反觀拉登之死在中國民間輿論掀起的波瀾,情況就不容樂觀了。首先,據不少主流網站的民意調查,中國大陸不少網民認同拉登是反美英雄和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人物;也有民眾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的邏輯,公開表示支持拉登的恐怖主義方式。
有一位中國知識分子在其微博上的觀點,似乎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上述這一觀點背後的情緒。他寫道:“拉登是被壓迫、被欺侮國家人民的英雄!中國人民對自己的苦難史有著切膚之痛!凡是有過這種經歷的國家的人民,都不應失去對拉登的同情。恐怖主義只是西方強加到弱國人民頭上的名詞。中國人應有自己的分辨。”
這一建基於中國歷史悲情之上的對恐怖主義的同情,幾乎已經站到了人類文明世界的對立面上。無可否認,恐怖主義的成因之中,有西方世界的集體傲慢及其導致的文明秩序傾斜。但這絕不等於所謂的被壓迫一方可採用濫殺無辜,尤其是濫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的手法,來宣洩其對文明秩序不公的抗爭。這正如上世紀的法西斯主義以人種優劣為由,採取對另一個民族的滅絕性的屠殺。在人類文明社會中,任何合理的事物只要採用恐怖手段,其合理性都將立即蕩然無存。
至於對於同情拉登的偏頗觀點,中國互聯網上雖有人表示反對,但提出的反駁理據卻是“‘九一一’犧牲者中也有我們的同胞”,顯示出較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
自由派人士何以拒絕批評西方?
如果說,上面引述的同情拉登的觀點來源於中國歷史遺留的悲情,那麼拉登死後,面對有輿論質疑美國行刺方式缺乏國際法理據和道德制高點,中國民間輿論中卻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對美國行為方式的批評就是對反恐的否定。更有意見認為,中國評論或知識人士對美國行為方式的批評,來源於“對西方挑毛病”,或是由於“不能批評中國自身,於是就拿美國說事”。
這樣的看法,作為另一種極端,同樣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盲點。首先,對美國行為方式的質疑或批評,並非對反恐的否定,而恰恰是希望人類的反恐事業更具法治精神和道德制高點。其次,西方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雖然其現代化程度高於其他地區,但同樣存在盲點。這是人類“共同成長的煩惱”,只有站在人類共同的屋頂上才能審視並得到解決。中國的具有自由情結的人士,往往由於對中國自身不自由狀況的不滿,而轉化為對西方自由的盲目崇拜,並繼而忽視了西方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自由派人士的這一盲點還體現於其誤認為“對西方的批評,來源於對中國自身問題的不能批評”。平心而論,在今天中國的條件下,確實存在著這樣的情況。這是某種無奈。但這一無奈既不代表合理,也不意味著中國的評論和知識人士就不應或不會具有一種超越自身利益和情緒,甚至具有普世意義的情懷和批判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