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美國《紐約時報》4月2日載文《“新國五條”一出台,新房為何也熱賣?》,摘要如下:
從3月1日晚間,中央政府在換屆前夕出台對新一輪房產調控的具體工作部署(簡稱“新國五條”細則),到各地方的細則陸續落地,已有整整一個月時間。
細則體現的調控力度之強,超出市場預期,發布後即引發各界熱烈議論。觀其內容,除重申堅持原有調控政策不放鬆外,主要在三個方面有所升級,分別是: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徵收的個人所得稅,能核實房屋原值的,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對已實施二套房限購的城市,限購區域擴大、執行力度從緊;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這些內容,無疑體現出國務院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然而無論業內、業外,至少在筆者接觸的範圍內,大家似乎對新政前景並不看好。
果然,市場反應來得迅速而激烈。由於“按差額徵收20%所得稅”一條空前嚴厲,買賣雙方為規避這部分成本,紛紛趕在新政落地前完成交易。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各地二手房市場成交火爆,一時間各地房地產交易中心內人滿為患。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統計,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城市3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均創出歷史新高。廣州、深圳成交量也接近歷史高位。
如果說二手市場的火爆還容易理解的話,那麼新房市場的活躍就比較耐人尋味了。北京、上海近期都出現了所謂的“日光盤”——開盤當天即被搶購一空。根據中原對3月份前26天的實際成交數據推算,3月整個月內,全國70個主要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將超過2012年的單月最高值——12月的成交量。
有陰謀論者甚至認為,政府是在借機壓制二手房,以推動與財政收入關係更加緊密的土地和新房交易。而看看上邊的銷售數據,他們的說法似乎還得到了某種“印證”。但真實情況及其背後的形成機制到底是怎樣的呢?
這一個月間的市場實際表現,及由此折射出的買賣雙方心態,可成為我們分析政策效果的可靠依據。下面筆者將從細則當中影響最大的三個方面,分三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