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8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開幕式前,習近平親切會見與會外國領導人及各代表團團長并合影留念。 |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8日在北京開幕,標志中拉“整體合作”由構想變為現實。經濟合作和全球事務合作是論壇核心。中國將邀請1000名拉美政黨領導人訪華,預示政治合作也將迎來高潮。拉美被美國視為“後院”,中拉驟然親近,華盛頓難免又要不安。
美國《僑報》1月9日載文《中拉親近,未必是在挖美國墻角》,文章說,美國人認為,“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一“門羅主義”1823年出爐後,美國先後從拉美趕走西班牙、英國、蘇聯等國。拉美國家也曾一度信任美國,政治經濟也一度靠近美國。歷史上,拉美實施過美國版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卻留下爛攤子;美國以霸權主義作風頻繁幹涉拉美內政,催生了拉美左翼。“9·11”後美國將目光轉向中東,2008年起又將重心放在亞洲,就是不正眼瞧拉美,就連拉美右翼政府也心灰意冷,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峰會名存實亡。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先後兩訪拉美。對此,美國如芒在背。每次習近平拉美之行前後,美國都會慌忙對拉美“補功課”。與中國領導人訪問拉美重在貿易投資不同,美國領導人訪拉美被指“外科手術式的訪問”,口惠而實不至。
頻繁政治變革和大宗商品出口乏力,拉美經濟疲態盡顯。拉美急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轉型、產能過剩的中國,則需要尋找投資市場。中拉論壇,就是要實現中拉資源、技術進行有效合理的轉移和分配。2000年至今,中拉雙邊貿易額增加21倍。中拉親近,是歷史原因,也是現實必然。
中國重視拉美,未非要與反美的“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特意親近,而是與所有拉美國家交友。中拉交往,也並未刻意強調軍事安全,重在合作求財。但任何國家對拉美的舉動,都被美國視為“挖墻角“。中拉稍有動作,美國便充滿警惕和醋意。美國有聲音認為,中國在“報複”亞太戰略再平衡,有聲音認為,中國在處心積慮取代美國的霸主地位……不一而足。
中國經濟走出去戰略,19世紀、20世紀美歐等國也曾經歷。奈何到了中國這裡,便行不通呢?美國的顧慮有其現實因素,這點中國理解。中國外交“主動進取”角色漸濃,美國經常“浮想聯翩“。這是守成大國對新興大國的一貫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