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9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拒絕就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問題道歉,招致一些美國議員強烈抨擊。 |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由於圍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挑戰不斷,公開發表《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訂版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春季華府之行取得的關鍵政策成果。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1日載文《中國,要小心了:強大的美日聯盟正走向全球》,文章說,向亞洲再平衡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標志性特征,而與日本的聯盟居於該政策的中心位置。僅就這一個原因,就體現了該指針的重要性。它們還闡明雙邊關系的一種更廣泛的功能性目的以及更大的概念性參照標准,這進一步增強了其重要性。但是該指針就戰略關系及其目的發出了怎樣的信號呢?
範圍擴至全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或許是明確了該聯盟現在從範圍上講走向了全球。該聯盟現在已由美國冷戰戰略關鍵組成部分,發展成為一個放眼全球的機制。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部分在於認識到日美兩國受到的安全威脅不再限於地理因素;旨在保衛這些利益的安排必須著眼全球。就危及日本安全的“新出現的威脅”,該指針明確說,這樣的“局面不能嚴格從地理上加以界定”。從理念而非地理位置上來看待這些安全威脅的態度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需要從全球角度來定位這一聯盟。
走向全球還體現了日本更大的旨在將自身打造為重要的國際力量的目標。安倍不遺餘力地周游列國以傳播這樣信息:不僅日本經濟“重返江湖”,而且日本還發揮著全球性的作用。但是推動這一構想的不僅是安倍對日本的野心。它還反映了這樣的現實:與中國的對抗與競爭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而中國的崛起是這次修訂防衛合作指針的主要推手。
本質欲破限制
然而,該指針也體現出日本長期戰略考量中潛在的糾結,在擁有全球力量的野心與妨礙它實現這一目標的經濟和人口現實之間掙扎。日美展開合作的許多領域都是在國際舞台上,其中包括維和行動、軍隊參與人道援助和救災計劃、海上安全、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監視與偵察、訓練和後勤以及多邊機制中。但是事實上,日本的防衛能力受到了嚴重限制。日本在遠離其海岸綫的地方實際可以這樣做的機會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