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創新突破之探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00:17:47


朱新民教授就兩岸政治關係問題接受記者採訪
  中評社╱題: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創新突破之探討 作者:朱新民(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自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在兩岸當局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兩岸實現了和解,開展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關係,共同締造了六十多年來最和平的台海情勢。個人認為,過去五年來兩岸間共創最珍貴難得的成果就是替兩岸人民贏得“穩定的和平”,這個成果的維護與鞏固仍須不斷的呵護與灌溉。

  然而,不可否認的,兩岸關係的全面解決還在於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的安排”,而其中“兩岸的政治定位”就是兩岸政治關係中最根本最關鍵的部分。為探索兩岸關係的創新與突破,以下僅針對“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進行系統性結構性辯證性之省思,提供以下個人研究心得以供參考指教。

  兩岸關係中九二共識的侷限

  自2008年5月兩岸建立起以九二共識做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以來,如何鞏固與深化這個九二共識的基礎,就是兩岸關係發展上最重要的政治工程,甚至於中共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把九二共識列入了黨的正式文件,這些都說明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的性質與角色仍不斷遭到質疑挑戰,這包含了以下重要部分:

  第一,九二共識做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其基本精神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兩岸秉持“對話、協商、和平”的方式開展兩岸關係。換言之,兩岸基於九二共識的基礎,暫時擱置了“主權爭議”,以戰略模糊方式“求同存異”。正是因為兩岸暫時擱置了最敏感最根本的主權爭議問題,兩岸才能在政治領域以外的經貿、文教、社會、民間的領域達成來往與合作。因此,九二共識只是讓兩岸在根本性的主權爭議上採取“被擱置、被凍結”的狀態,但是並沒有達到主權爭議的化解與突破。而所謂主權爭議的核心就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政治定位問題,也就是大陸如何客觀務實的面對“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總統”的客觀存在的課題。

  第二,九二共識固然是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但是兩岸在態度上與認知上都存在著差異。對台灣而言,九二共識的意涵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對大陸而言,卻是“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對於九二共識的差異讓九二共識的鞏固與深化面臨挑戰。對大陸而言,台灣方面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一再表述,讓九二共識偏離了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恐怕已經出現了“九二異化”的問題,發展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錯誤認知,因此開始強調要用“一中框架”來框住“九二共識”。另外台灣方面認為,大陸雖然沒有正式公開“否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但是大陸也沒有正式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而且,大陸官方與高層在重要場合都只是一再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因此對台灣而言大陸強調九二共識的戰略目的只是想把台灣框住在“兩岸關係”之中,讓台灣在區域整合與全球參與上受到一中原則的制約。

  第三,兩岸達成以九二共識做為政治互信基礎實屬不易。事實上,在2012年台灣進行總統大選時九二共識還成為最具爭議的選戰焦點,最終台灣人民選擇接受了九二共識,但這不表示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全然沒有爭議與挑戰。首先是民進黨基本上仍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主張一九九二年是有一個九二會談,但是沒有得出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也根本不存在九二共識這份“文件”,民進黨一直把九二共識視為是國民黨與中共之間的“國共兩黨共識”,而不是兩岸人民與人民之間的“兩岸共識”。另外,一般輿論與人民多數認為九二共識頂多只能做為兩岸事務性談判協商的基礎,當兩岸可能邁入深水區政治性議題的對話時候,九二共識能否承受這個重擔就備受考驗。

  大陸強調一中框架戰略設計之分析

  在探討兩岸政治定位的政治關係時,我們仍要深刻研究為什麼兩岸在2008年才實現達成以九二共識做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客觀分析,中共的對台政策基本立場是堅持“一個中國”、“一國兩制”與“和平統一”。中共高舉這些對台政策的原則與主張,在實現兩岸統一的道路上不但沒有實質進展,反而因為遭到台灣當局與人民的疑慮與反對,離兩岸統一更加遙遠。

  基於2008年以前兩岸對峙的僵局,大陸當局認識到應更加的理解台灣人民的心理,應更多的面對台灣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大陸仍堅持一中原則但也容許各自表述。大陸仍主張和平統一但現階段強調以和平發展為主軸。在大陸對台政策的彈性寬鬆下,兩岸才在馬英九2008年勝選總統大選之後,達成了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中共接受九二共識是著眼於能夠打開兩岸的僵局,讓兩岸關係從對峙與隔離走向和解與交流。在九二共識達成後,兩岸開展了經濟、文教、社會、民間的全面性制度性的交流。大陸的對台政策戰略目標就是要讓兩岸的交流成為一種趨勢一種力量,進而形成一種格局一種制約,這就是現在大陸經常提到的“一中框架”的說法。

  2012年11月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此外還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晤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表示“……只要兩岸雙方都秉持民族大義,鞏固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增進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認知,兩岸各領域合作的前景就是寬廣和光明的。”

  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對兩岸關係提出了“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的四點意見。習近平並且指出“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兩黨應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從以上大陸領導人對台政策的方針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在中共的對台政策方針中,“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三個概念,是環環相扣是相輔相成的。其核心意涵就是儘管大陸和台灣尚未統一,但是在“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前提下,台灣是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現階段以一中框架做為主要的論述名詞,一則用框架來確定一中原則,另則以框架來呈現一中原則的彈性與空間。

  第二,前總書記胡錦濤強調;“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增進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認知,兩岸各領域合作的前提就是寬廣和光明的。”從以上論述可知,大陸認為台灣方面對於一中框架在認知上的“維護與鞏固”上不夠深化與全面,因此在兩岸對一中框架的維護與鞏固還沒有達到全面性深刻性甚至於制度性之成熟時,大陸不可能在台灣最在意最需求的“政治定位”問題上會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現階段中共要求鞏固維護一中框架是“實”,而願意和台灣探討及對兩岸政治關係作合情合理的安排就是“虛”,或者說是一種引起台灣興趣及進入政治對話與談判的誘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