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解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11:43:50


 
  對於具體方案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

  第一,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應該是兩岸雙方共同的行為,而不是單方行為。

  這有兩個原因使然,一是為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內容所決定,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大陸方面如何看待台灣當局、台灣方面如何看待大陸當局以及兩個當局相互間的關係,這就需要雙方都作出智慧貢獻;二是定位的結論應該是雙方都可以接受才有意義,這勢必就要求兩岸都來共同探討。正因為如此,中共十八大報告才鄭重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17)

  第二,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涉及到兩岸雙方最核心的政治分歧,本身就是一個政治難題,加上目前兩岸間尚未建立起足夠的政治互信、官方並未有政治對話,因而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做到的。

  第三,在兩岸官方沒有開展政治對話之前,兩岸民間應該要先行一步,先進行民間的政治對話,互相探討對方的政治底線,從中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

  就目前而言,大陸內部也有很多主張,尚未形成共同的意見;台灣方面也是如此,藍綠之間、各陣營內部,都有不同聲音。所以應該要更多地開展探討,以往的意見和此次和平論壇提出的意見,都可以作為兩岸學界進一步討論的參考。

  個人認為,凡是不違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具體方案,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

  二、包容性問題

  此次和平論壇,台灣學者對於“一中框架”提出包容性問題,主要是涉及台灣參加國際活動問題。例如,台灣參加TPP是否需要大陸同意,台灣可否參加國際組織,在INGO中台灣是否可以用“中華民國”的名稱?等等。(18)

  大陸學者對此有一些回應,如:

  1、劉國深提出,“在結束敵對狀態後,雙方在無須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的國際場合,可以通過兩岸協商,以各自方便的名義同時參與國際活動”;(在國際組織中)“大陸方面可以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國際影響力主動為台灣民眾代言”;“‘一中框架’的政治立場得到台灣各界正式認可後,兩岸可通過平等務實協商,照顧彼此需求和關切,妥善處理兩岸民間團體或個人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及民間場合的活動,避免爭議,合作共贏”;(19)

  2、全國台灣研究會嚴峻認為,“在參與國際NGO組織上,兩岸雙方都淡化政治色彩:在參與國際IGO組織上,兩岸在都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重點協商實力(power)客觀上不對等與權利(right)邏輯上不平等之間的關係,以及相關國際組織規則的剛性程度與兩岸對其可能改變的彈性範圍問題”;(20)

  3、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修春萍則強調,“謹守非政府組織相關活動的非政治化。兩岸雙方都應謹守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基本規則,不在國際場合及活動中夾帶超出非政府組織功能的政治因素,以符合非政府組織的功能性、公益性特點,將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單純化”。(21)

  以上大陸學者提出了對“一中框架”包容性的理解。畢竟是在探索之中,不能全部回答台灣學者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

  筆者對此也有如下看法:

  第一,“一中框架”畢竟是一個新觀念,它要落實到涉外事務上尚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

  就大陸方面而言,“一中框架”的觀念還沒有普及,更別說要貫徹了。因此,大陸方面需要大力宣揚“一中框架”的新觀念,並且在此基礎上對涉外事務的做法進行一次很好的梳理,摒棄以往形成慣例卻不符合“一中框架”的做法。

  之所以說是“艱難的過程”,是因為涉外事務主管部門長期以來就是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已經形成一整套處理涉外事務的常規和慣例,並且得到國際主流社會的認可,要求其按照“一中框架”來重新調整,其“艱難”就可想而知。而大陸的一般民眾,更是難以理解“一中框架”與“一中原則”間的關係,這也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工作。

  我們堅信,只要能夠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站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高度,再艱難也能克服。

  第二,台灣在參加一些國際組織(包括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活動時,往往會被要求先征得大陸方面的同意,這時應該要與大陸直接協商,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法。

  目前台灣官方生怕沾上“政治對話”、“政治談判”的駡名,不願意與大陸官方直接接觸和聯繫,而這造成延誤往往就被歸咎成“大陸的打壓”。這樣的指責是不公平的。

  要知道,國際主流社會是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也不願意得罪大陸。這是活生生的現實。如何正視現實,是兩岸都必須嚴肅認真對待的課題。

  筆者主張,在國際活動方面,同樣要做到不違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也就是不要在國際上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局面。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不能不遵守的原則,也是國際社會所認同的原則。台灣方面在參與國際活動遇到阻力,就需要與大陸方面進行政治接觸和協商,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參與國際活動,很大程度上不是兩岸雙方中哪一方可以自行決定的,即“不是操之在我”,其結果也往往是只能做到“雖不滿意,但可接受”。這也是我們要清楚的。我們相信,只要兩岸都堅守“一中框架”的底線,雙方之間有溝通、有協商,總會找到合適的出路,共創雙贏!

  註釋

  (1)《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2008年12月31日。引自人民網。最後訪問: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8610403.html。2013年10月19日。

  (2)《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2012年7月28日。引自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07/t20120728_2860438.htm。最後訪問:2013年10月19日。

  (3)《“一中”框架仍是兩岸最敏感神經》,台灣聯合報2013年10月12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8219545.shtml。最後訪問:2013年10月16日。

  (4)《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2005年3月4日。引自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220012.html。最後訪問:2013年10月17日。為了說明本文觀點,著重號為筆者所加。

  (5)同上。

  (6)其“原則”第一條就指出:“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

  (7)《胡錦濤晤吳伯雄吳提“一國兩區”概念》,2012年3月22日,香港鳳凰衛視。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2_03/22/13384971_0.shtml。最後訪問:2013年10月17日。

  (8)《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2008年12月31日。引自人民網。

  (9)《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2008年12月31日。引自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8610403.html。最後訪問:2013年10月19日。

  (10)《王毅在“九二共識”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2年11月26日。引自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11/t20121126_3391669.htm。

  (11)參見朱新民:《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創新突破之探討》,《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會議論文集》(台灣)第22頁。

  (12)倪永傑:《從兩岸政治定位看“一中框架”》,《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10頁。

  (13)劉國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合情合理安排問題》,《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18-19頁。

  (14)黃嘉樹:《和平發展階段兩岸處理政治關係的矛盾與難點》,《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33頁。

  (15)林岡:《再論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40頁。

  (16)同上,第42頁。

  (17)《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引自國台辦網站。

  (18)參見林文程:《台海兩岸非政府組織互動行為準則》,《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會議論文集》(台灣)第46-49页。

  (19)同q第21頁。

  (20)嚴峻:《兩岸政治問題解決難點及路徑探索》,《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75-76頁。

  (21)修春萍:《和平發展與兩岸涉外事務及非政府組織國際活動問題探析》,《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參會論文》(大陸)第159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1月號,總第19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