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積兩岸互信,是一個不斷堆積木的搭建過程。 |
中評社╱題:換位思考才能走出兩岸困局 作者:郭正亮(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管所副教授、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前立法委員
前 言
回顧馬政府執政6年多,儘管兩岸已經簽署21項協議,但仍屬於兩岸經濟與社會交流協議,兩岸外交與軍事對峙並未化解,而且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台灣人民拒絕統一、認同台灣的趨勢仍然持續升高。台灣民意趨勢與大陸政治目標如此背道而馳,已經使兩岸和平發展存在長期隱憂。
誠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所言:“兩岸和平穩定,不僅直接關係到台灣的安全、穩定與發展,而且關係到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所需要的和平穩定有利環境,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①為了促成兩岸關係向前發展,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印尼APEC會見蕭萬長時首度提出“兩岸一家親”理念,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蕭也以“永續發展的兩岸關係”願景作為回答。
當時各界更關注的,是習在標舉“兩岸一家親”同時,也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提到“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當時張志軍也與王郁琦首度見面,讚同實現王張互訪,台灣各界對於習“政治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的說法,多理解為大陸已對兩岸關係始終停留在經濟社會交流感到不耐,並認為大陸將催促台灣開啟兩岸政治對話。隨後,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也在台灣21世紀基金會和大陸全國台研會共同倡導下,於同年10月11-12日在上海舉行,台灣各界也視為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開始。
兩岸關係出現五大困難
但事與願違,相對於大陸在習近平接班之後持續推動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台灣卻從2013年9月爆發“馬王政爭”之後,陸續出現難以掌握的政治變數,兩岸關係更在2014年3.18-4.10持續24天的太陽花學運之後,陷入空前的進退兩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所言,當前兩岸關係已經出現一時難以克服的五大困難:②
一、“協議帶動兩岸發展”的既有模式,已經陷入停滯。
二、公民運動和立法院成為兩岸新變數,兩岸政治對話受阻。
三、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因為太陽花更趨向保守。
四、美國介入東海和南海力度加大,打台灣牌概率增加,2016可能改為支持民進黨,使民進黨勝算增大。
五、台灣不分藍綠,“一中為虛、兩中為實”的趨勢在加強。
首先,太陽花學運迫使立法院通過“先立法、後審查”共識,形同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之前,不但既有的服貿審查將暫時停止,未來所有兩岸協議談判,也將全面陷入不確定狀態。其中原本已經接近協商完成的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協議,以及完成八成多的兩岸貨貿談判,也因此陷入擱淺。
其次,太陽花學運作為新崛起的公民運動,也得到新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全力支持,6月10日蔡主席在民進黨政策擴大會議上,公開向行政院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宣戰,並宣誓將以“公民經貿會議”對抗馬政府追求全球自由化的“經貿國是會議”,民進黨經貿路線明顯向左修正。
與此同時,原本從2012年11月謝長廷訪問大陸所掀起的民進黨兩岸路線檢討調整風潮,也在2014年1月9日蘇貞昌主導通過保守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之後,越來越失去能量。7月22日民進黨全代會上,蔡主席建議將“凍結台獨黨綱”提案付委,也宣告民進黨兩岸轉型運動的暫時中止。
民進黨是立法院少數黨,即使在兩岸路線轉趨保守,原本也不至於阻礙馬政府推動兩岸政策,問題是2013年9月爆發“馬王政爭”,馬指控立法院長王金平涉嫌司法關說,但在一審敗訴之後,馬仍然堅持上訴,拒絕與王和解,導致國民黨挺王派開始與民進黨暗通款曲,國民黨形同陷入實質分裂。馬英九儘管身為國民黨主席,已經難以全面掌握國民黨立委。
兩岸關係陷入進退兩難,不只因為台灣內部的政治糾葛,還因為美國積極重返亞洲帶來美中較勁的新國際形勢,台灣夾處在中美兩大國之間,難免陷入親中派與親美派的較量,親美派也明顯取得上風。親美派的政策觀點包括:支持美國再平衡中國政策、支持美日安保擴及台灣、支持美國南海行動凍結三原則、TPP比ECFA優先等等。這次讓兩岸大感意外的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也傳出有“親美派官員檢舉張洩密”的說法。
民進黨原本就對大陸充滿戒心,在對外政策上傾向美國並不令人意外,但馬政府為了避免美國質疑“兩岸聯手”,也不得不在東海和南海政策上表態親美,包括2013年4月10日與日本簽署“台日漁業協議”,以及2014年4月28日台軍在太平島舉行收復作戰實彈演習,二者都曾事先知會美國,前者引起大陸不快,後者並未知會大陸。③
綜合來說,台灣內有反服貿運動崛起、台灣認同強化、多數人民拒絕統一、民進黨轉趨保守、國民黨實質分裂,外有美國重返亞洲制衡中國、日本右翼政權崛起、美日安保強化,都使台灣不分藍綠,越來越傾向“一中為虛、兩中為實”的兩岸現實。此外,兩岸經貿交流已經進入深水區,不再處於“利多遠大於利空”的初期開放階段,台灣人民越來越計較兩岸交流的分配不均,尤其在大陸企業迅猛崛起之後,兩岸企業“競爭大於互補”的經濟現實,也越來越迫在眼前。凡此種種,都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相對困難。
大陸穩住兩岸情勢 兩岸矛盾仍然嚴峻
基本上,大陸為了顧全大局,並不樂見兩岸陷入動蕩。面對太陽花學運以來的兩岸變局,大陸在今年5-8月已經三度積極出手,試圖協助台灣當局穩住兩岸情勢:第一次出手是習近平在5月7日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再度強調“只要我們都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並敲定王張二會行程不受太陽花學運影響,仍將如期在6月舉行。
第二次出手是6月25-28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首度承認兩岸經貿交流有分配不均問題,改以“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產階級、青年)作為回訪重點,並對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問題,表示將會積極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