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曾試圖挑戰毛澤東的領導權。 |
王明具有國際背景,幾乎人盡皆知。但是,他到底有什麼國際背景,目前存在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王明是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的“紅人”,深得信任,因此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很大;另一種說法則是,共產國際領導人對王明很有看法,有許多批評。那麼,王明與斯大林、共產國際的關係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評價王明與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的關係呢?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
王明上台根本點不在米夫
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原為一般幹部並受過多次處分的王明一躍進入中共中央,成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一說隨後又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開始了王明路線統治全黨的時期。
許多論著把王明的躍升歸結為米夫的賞識,說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與時任莫斯科中山大學副校長的米夫建立了密切的關係,成為米夫的親信,並在米夫的全力支持下,甚至是一手策劃和操縱下,王明得以平步青雲,進入中共的領導核心。這種說法似嫌簡單。
因為王明上台時,米夫只是共產國際一個派出機構——遠東局的負責人,而撤免、任命一個國家共產黨的領導人是一件大事,不是遠東局所能解決得了的。並且,共產國際有一套十分嚴密的決策體系和組織程序,一些決策包括任命領導人員需要經過許多層次和關節,如王明、康生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執委會代表,就是經過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研究決定的。所以,像更換中共中央領導人之類的重大事項,絕非如米夫這樣一個派出機構領導人所能決定的。
事實上,王明上台是共產國際許多領導人的意見。因此,從現象上說,王明上台有米夫大量活動的影子,但根本之點不在米夫。說米夫安排或任命王明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擔任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黨的領導人,頗不周全。
另外,雖然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成績突出,在米夫等學校領導和老師眼裡是“好學生”,並在米夫的安排下,參加了中共六大,在米夫出使中國時擔任了翻譯,給共產國際一些領導人留下了印象,但這樣一個“好學生”的影響和基礎性工作的經歷,只是為王明後來的活動(如他與米夫的經常性的聯繫,互通信息)和上台打下一定的基礎,並不足以使共產國際領導人把他推上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高位。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王明1929年春回國後,並沒有擔任黨內的重要職務,而是先後在中共滬西區委做宣傳工作、在全國總工會宣傳部主辦的《勞動》三日刊當編輯等。他與米夫的關係及其此前活動留下的影響沒有顯示作用,起碼可以說並沒有引起共產國際對他使用情況的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