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史上唯一被制成木乃伊的皇帝(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4 09:57:48  


 
  發展農業的同時,遼太宗也繼續父親阿保機的做法,盡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漢族人。得到十六州後,曾經選拔了一批漢族的知識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務,其中有不少能幹的良才。遼太宗又仿效漢族皇帝的做法,讓下屬舉薦有才德的人任官。後來又下詔書招聘賢才,如果考核時確實很突出的,就馬上可以擔任很高的職務。在援助石敬瑭那次戰爭中,遼太宗得到了後唐的書記張礪,非常高興,覺得此人難得,讓手下以禮相待。張礪非常感動,此後真心輔佐遼太宗,遼太宗也很器重他,將他升為翰林學士,後來又任命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了遼太宗的宰輔之臣。重用有才德的漢人,對於遼太宗的統治幫助很大。與此同時,遼太宗還學習漢族的一些做法,例如對貪官污吏的處罰,整頓賦稅制度,減輕百姓過重的經濟負擔。對於漢族的一些禮儀他也盡量吸收,例如他廢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續的舊契丹民俗。下令做漢官的契丹人隨漢族禮俗,可以和漢族人自由通婚,從而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和進一步的融合,也從根本上密切了契丹與漢族的關係。

  儘管如此,契丹人的習慣也不能從根本上得以改變,特別是遼軍在南下中原作戰的時候,由於遼國軍隊沒有後勤供應,糧草要靠自己就地解決,所以,遼兵到一個地方就必然要騷擾百姓,搶奪糧草,這使遼軍遭到漢族人的強烈反抗。民心丟失了,遼在中原的統治也就很難再繼續下去,直到臨死,遼太宗耶律德光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完,其實就算他早一點知道,並採取措施,也無法在較短的時機內改變長期的民族習慣。契丹作為一個落後的游牧民族統治漢族地區,就必須漢化,遼太宗死前大概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已經沒有機會把他總結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貫徹實施了。

  遼軍在漢族地區除了掠奪糧草之外,許多契丹人還在漢族地區擔任官職,由於不懂治理之道,漢人中的一些投機取巧的小人就充當了他們的走狗,教他們搜刮民財,魚肉百姓,這更增加了百姓對遼軍不滿,於是中原地區反抗不斷,遼太宗只好北返。當然,他北歸也有不服中原水土留戀草原家鄉的原因。在回去的路上,他慨嘆道:“我不知中國人(指中原漢人)難制如此。”其實,遼太宗本人對於漢族人的反抗也應負主要責任,他在北返途中,異常殘忍,竟採取了屠城這種野蠻殘酷而又喪失人性的做法,這更是反抗蔓延而激烈。

  最後,遼太宗總結了這次出兵的得失:“我有三失,所以天下才這樣反叛我!各地搜刮百姓錢財,是第一失;讓契丹士兵打穀草擾民,是第二失;沒有早點遣返節度使去治理各鎮,是第三失。”

  對於如果治理中原,他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在給他的弟弟李胡的信中他寫道:“我夜裡常思考治理中原的辦法,看來,只有推心置腹、和協軍情、撫慰百姓這三件事最重要。”只可惜他總結得有點晚了,不久就在臨城(今河北臨城)得病,而且病情惡化很快,到了欒城(今河北欒城)的殺胡林,更是高燒不退,在胸口和腹部放了冰塊也無法降溫,終於死在了欒城。

  為防止屍體腐敗,契丹人將他的內臟摘去,將屍體用鹽浸泡,運到了遼國。幾年戰爭得到的土地,包括十六州也全部喪失,被北漢和後周奪回去了。(來源:鳳凰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