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蔣代擬手令或電報,是侍從室的一大任務。
蔣介石手令的內容,從軍事、政治、黨務、人事安排到機構設置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無所不包。他還簽發了大量電報、書信、公文。侍從室在代擬上述手令、書信、文電時,首先必須弄清蔣介石與受文人的關係。對一般部屬,蔣介石是板起面孔打官腔,直稱下屬之姓名、官階。對關係較密切的,則視情況區別對待,或使用對方的別號,甚至稱兄道弟,如對馮玉祥就稱煥章大哥,對閻錫山就稱百川兄,對李宗仁就稱德鄰兄,如此等等。對黃埔軍校的學生,本來他是校長,完全可以居高臨下直呼其名或僅稱其職務加姓名,但蔣介石為了籠絡人心,常常也對其稱兄道弟,如對胡宗南稱宗南弟,對康澤稱兆民弟。對“雜牌”軍的將領或地方實力派,則更加客氣,如對比自己小14歲的張學良稱呼漢卿兄;對拜把兄弟馬福祥之子馬鴻逵,因其任寧夏省政府主席,為了à攏他,蔣竟不顧輩分,對“侄兒”也稱呼為“少雲世兄”。對於蔣介石的這一套習慣、手腕,侍從室起草文電時都必須十分注意,不可稍有差錯,否則就會受到訓斥。
蔣介石的一些極機密電報,有時也不過侍從室第一處和第二處轉呈或轉發,而由侍從室機要組越級直接呈送蔣介石。蔣介石對其重要部屬,都由侍從室專發密碼本,每雙月更換一次,規定自行保管並親寫電文。機要組長毛慶祥,是蔣的親信。這類電報只?過極少數人之手,其內容也就成為千古之謎了。
至於比較長一些的講話、文件、文告等等,有時蔣介石也口授其內容,由侍從室人員加以記錄整理,爾後再送侍二處主任陳布雷作文字上的潤色和加工,最後呈送蔣介石本人審核。
蔣介石和毛澤東不同。毛澤東的雄文四卷,均出自他的手筆;而蔣介石的那些長篇大論以至所謂“著作”,均由人捉刀代筆。侍從室裡為蔣捉刀的人,首推陳布雷。例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回到南京,即命陳布雷起草對張學良、楊虎城的“訓詞”。為了洗刷掉自己臉上不光彩的一面,蔣又要陳閉門造車,寫一篇《西安半月記》,極盡歪曲事實之能事。蔣介石50歲生日發表的文章《報國與思索》,也是由陳布雷起草,再由邵力子、葉楚傖加工,蔣審定後公開發表的。
蔣介石對陳布雷的文筆是很滿意的。但也有不滿意之時。段仲宇告訴筆者,有一次蔣介石對陳布雷說:“你看看人家毛澤東的文章!”陳布雷也不大客氣,回敬了一句:“那是毛澤東自己寫的。”言下之意是,你蔣介石的文章可不是自己寫的,哪能同毛澤東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