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權力平衡:咸豐臨終對清政安排的大漏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0:07:47  


 
  說到肅順,歷史上關於他的傳聞不可謂不多,不過大都是污蔑中傷之辭。有野史說,肅順本是宗室出身,但他這輩已經家世中落。年輕時的肅順到長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但成天無所事事,經常在街上遛狗鬥雞,一副無賴相。有一天,肅順的宗室郎中墨裕在街上遇到肅順,見他盤辮反披羊皮褂(沒錢買好衣服,只好反穿羊皮褂暖和點),牽著狗在街頭閑逛。因為宗室關係,墨裕有時候還會接濟接濟他,看了肅順這個樣子就問:“你這個樣子,自視為何等人啊?”肅順大咧咧的說:“亡賴耳。”墨裕很生氣,問:“做亡賴光榮嗎?”肅順答到:“因亡所賴,斯亡賴耳。”(既然無所依賴,就只好做無賴了!)墨裕聽了,後來想辦法以閑散宗室的名義,給肅順弄了小官做做,誰知肅順在官場里如魚得水,一發而不可收拾,遠勝於墨裕。

  事實上,肅順是滿洲鑲藍旗人(和慈禧同屬一旗),他出生於1816年,乃鄭親王烏爾棍恭阿的第六子,家族一直是宗室貴族,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鄭親王端華便是其兄長。肅順這個人能力強,個性也張揚,他歷任過禦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咸豐所信用。在朝廷中,肅順與其兄鄭親王端華相互倚重,煊赫一時。

  有意思的是,肅順的得勢正好與恭親王奕䜣的失勢是相對應的,奕䜣失意之日,也是肅順得勢之時。應該說,奕䜣和肅順都是那種有能力的人,但兩人的矛盾也是很深的。比如在對外事務中,肅順是強硬派,奕䜣是主和派,兩人的政見正好相左。1857年英法聯軍入侵廣州時,肅順和奕䜣在咸豐面前相爭,奕䜣主和,肅順主戰,兩人哄於禦前而不能決。1859年,肅順在與俄使北京談判中,將未經批准互換的《璦琿條約》文本擲於桌上,斥之為“一紙空文,毫無意義”。

  不過話說回來,肅順也的確是塊做官的料,他雖然年輕時讀書不多,但他的記憶力很強,只要和人見過一面,終身都記得別人的形體相貌;辦理一件事情後,過上幾年都還記得里面的內容詞句。有人曾這麼總結他的能力,說他“才淺而遠見、學疏而有識”,博聞強記,行事果斷;可惜的是,太喜歡擁權專權了。值得稱道的是,在國內戰亂頻頻的時候,肅順力主平等看待滿漢並重用漢人,當時鎮壓太平軍的清軍主將如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肅順就在在朝廷中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

  載垣、端華、肅順等人在北京的時候,便受到咸豐的倚重,在隨同北走熱河後,這些人更是深得咸豐的專寵信賴。特別是肅順,咸豐命他以戶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的名義佩管內務府印信鑰匙,並署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熱河行在的一切事宜。換句話說,肅順不但參與了當時所有的軍國大事,就連皇家事務也歸他管,儼然就是熱河行宮的全權大總管。

  咸豐最終選中肅順等人為年幼的皇帝輔政,原因無外乎有三:一是肅順等人和咸豐的政見相似,他們在對內和對外問題上基本保持一致,比如對內主張使用漢臣並重用湘軍等,在對外問題上,他們則思想保守,偏於強硬,不善於外交;二是咸豐認為肅順等人辦事果斷,不講情面,以他們的能力和智慧,可以保證大清朝政的正常運轉並鎮壓太平軍起義等;三是 肅順等人雖然位高權重,但從血統上來說,他們或是遠支宗親,或者和皇室根本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這些人即使掌握大權,他們也不可能對小皇帝構成重大威脅。

  以上也就是咸豐最終放棄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䜣而選用載垣、肅順等人輔政的原因了。咸豐或許認為,如果將奕䜣拉進輔政班子的話,不但會危及皇權,而且會因為兩派政見相左而內耗不休,結果反使得朝綱紊亂,大清王朝更加岌岌可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