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鴻章為何被各種政治勢力都當成香餑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8 09:33:47  


 
  蔔力給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的報告說,他與李鴻章見面後,再三對李鴻章決定離粵北上表示遺憾,甚至勸他說這個任命是由極端保守、首先提出進攻使館的端王載漪簽署的,暗含此令有頑固派官員誘李北上而加害之意。李鴻章則反駁說,此令並非端王簽署,確是太后和皇上簽署的。蔔力一再強調他對廣東、香港穩定的重要,力勸他不要輕易離粵北上,但為李鴻章婉言拒絕。相反,李鴻章不僅根本不提與孫中山的合作,反而強調香港總督應禁止顛覆分子以香港為基地,強調威脅香港和廣東安定局面的主要因素是香港的“三合會”和其他危險人物,矛頭明顯指向孫中山。

  隨後的談話表明,李鴻章此時更為關注的並非粵、港,而是國家未來面對的局面。他甚至試探性地問以後英國希望誰當皇帝。蔔力回答說,如果英國使館安全,英國主要關心的是恢復秩序、貿易和商業;如果光緒皇帝與以他之名所發詔書所做之事並無關係,英國將不反對光緒皇帝繼續統治。此時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已被殺,義和團與清軍正在攻打各國駐華使館。李鴻章顯然意識到,如果攻下各國使館,對清王朝來說結果將是災難性的。所以他對蔔力說,如果只有德國公使被殺,列強就無權決定由誰來當皇帝;但是,如果所有公使都被殺害,情況就不一樣,列強這才可合法干預,決定誰當皇帝。同時他進一步問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列強將選擇誰,並推測說列強可能會選一個漢族人當皇帝。蔔力答道,列強“大概會徵詢他們所能找到的中國最強有力的人的意見,看怎樣做最好”。李鴻章緊接著說不管太后有什麼過錯,她“無疑是中國最有能力的統治者”。然而,英國的殖民部卻據此認為李鴻章本人“不是不樂意當皇帝”。這種推測究竟有多大的準確性著實可疑,很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大英帝國希望李鴻章當皇帝的潛在願望。

  在會談中,李鴻章還請求聯軍占領北京後一定要寬宏大量,不要採取報復措施。他告誡蔔力說,報復只會激起中國人更普遍的仇外情緒。

  總之,此番會談表明李鴻章現在已毫無與孫中山合作、實現兩廣獨立之意。但孫中山的助手、興中會領導人之一陳少白仍不死心,還是登上了李鴻章的坐輪,企圖讓隨李而行、也非常熱衷此事的劉學詢能再三勸說李鴻章改變主意,但劉無奈地對陳說,李鴻章“意甚堅決,無法勸阻”。孫李合作、兩廣獨立的計劃至此宣告結束。

  李鴻章雖然官複原職好不得意,但對朝局仍不樂觀,因此決定還是按以前計劃先到上海,等待局勢進一步明朗。他深知,此時此刻必須慎之再慎,走錯一步將滿盤皆輸,很可能難保性命,所以7月21日到達上海後他便以健康為由,要慈禧賞假二十日。這時,慈禧太后明顯亂了方寸,政策非常矛盾。她一方面急盼李鴻章前來與洋人打交道,有求和之意,另一方面仍重用極端主戰的頑固派大臣,態度似乎更趨強硬。7月28日她將反對與列強盲目開戰的大臣許景澄、袁昶處死,8月 7日卻正式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負責與各國外交部電商“停戰”,8月11日又將反對開戰的大臣徐用儀、立山、聯元處死。五大臣被處死,中外震驚,李鴻章在上海得此消息不禁哀嘆“成何世界”!很可能,他為自己沒有貿然北上感到慶幸,此時更明確表示哪怕被朝廷“嚴譴”,也不能北行。他在給朝廷的密折中明言了對朝政、對自己有可能被義和團和政敵打殺的擔憂:

  每讀詔書,則國是未定,認賊作子,則人心未安。而臣客寄江南,手無一兵一旅,即使奔命赴闕,道途險阻,徒為亂臣賊子作菹醢之資,是以小作盤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