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基金會創辦初期的工作
中央交待的事,我當然認真去辦。此後,同有關同志一道,建立了由有關方面代表人士100多人組成的理事會,創辦了《孔子研究》學術雜誌(當時是季刊,後改為雙月刊),進行了經費籌集工作,開展了國際孔子、儒學研究的學術交流。1989年10月,孔子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北京——曲阜舉行了孔子誕辰254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5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學者參加。當時分管外交工作的副總理吳學謙同志主持開幕式,我作了主題講演。新任黨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接見了部分海外學者,發表重要談話。他說,中國古代有孔子這樣一位思想家,我們應引以為自豪。孔子思想,是很好的文化遺產,應當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繼承發揚。他在談話中引用了孔子主張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強調不要思想僵化,不要主觀主義,並建議編輯出版這次學術討論會的文集。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央最高領導人公開對外發表關於孔子評價的言論,這是首次,表明了中央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視,影響很大,也支持了孔子基金會的活動。
應當說,孔子基金會的工作,已經初步開展起來了。當然今後還要進一步開拓。這些工作,是靠基金會裡其他負責同志和學術界的熱心人士去做的。我主要拿了些主意,疏通解決了些問題,從各個方面爭取一些支持。我擔任的社團名譽職務有20多個,比較起來,孔子基金會的事情,我管得多些。
對孔子歷史地位及其學說的再認識
擔負了這個社會職務,也促使我進一步思考孔子和儒學方面的事情。
正是由於複雜的歷史因素,由於許多同志在黨內多次政治運動中形成的“寧左勿右”的思維定式,對孔子的研究和評價,在新中國建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成為敏感問題。許多人對此不願或不敢涉足。鑒於貫穿大半個世紀的反傳統思潮的扭轉有一個過程,而且說老實話,我也是在接受這方面工作後經反覆思索才逐漸加深了對儒學的認識,我在一些講話中循序漸進地強調了三點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