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戰場的果實
1944年5月,第20軍參加長衡會戰。在這次會戰中,第20軍曾一度將部分日軍包圍在南江橋山區,但遺憾的是長沙過早淪陷,導致該軍圍殲計劃失敗,只得根據戰區司令長官部的命令退守茶陵,並在茶陵成功擋住了日軍的進攻。會戰結束後,第20軍奉命馳援貴州,所幸日軍兵至獨山即行撤退,桂柳會戰隨即結束。
1944年12月,第20軍開赴貴陽整補。在此期間,部隊進行了改編,並得到了換裝部分美械的待遇。此後該軍奉命在現駐地日夜加緊訓練,準備投入到反攻廣西的作戰中。
1945年4月,第20軍迎來了第三任軍長——楊幹才。楊幹才(1901.10.1-1949.4.25),四川廣安人,原名楊棟臣,以字行,他也是楊森的侄子,畢業於四川陸軍講武堂第一期。楊幹才在軍中素有"猛張飛"的稱謂,這與他戰時必奮勇爭先,且在四川內戰和抗戰中履立戰功有著很大關係。在"楊家將"的第二代將領中,楊幹才的地位僅次於楊漢域和楊漢忠,這也是他能成為第20軍繼任軍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楊幹才接任軍長後,繼續貫徹楊森的"楊家軍"治軍傳統,為楊氏"基業"繼續添磚加瓦。這使第20軍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處於一個十分微妙的位置,它既與中央靠攏,成為一支中央軍旁系部隊,但內部卻依然人事獨立化,維持川軍風格。
1945年7月,已經編入第3方面軍戰鬥序列的第20軍奉命正式投入廣西攻勢,其任務是以主力向靈川、全州進攻,抽調一部向百壽、桂林挺進。此時的日軍已臨近投降之期,士氣低迷,且戰鬥力也遠非侵華之初所能相比。
7月13日,參戰的六個軍各向自己的攻擊目標推進。其中第133師直攻桂林,第134師隨後跟進,向靈川進發。戰至7月27日,第133師在友軍第169師的配合下,從西門攻入桂林,日軍第13師團一部被迫突圍。緊接著,靈川和興安也被第134師收複。
8月11日凌晨,第133師以"超越攻擊"的速度尾追日軍第13師團至全州,隨即做好攻城準備。此時正值天降大雨,但城內卻是火光衝天。第133師師長陳親民判斷日軍必是焚燒軍需物資準備棄城而逃,不等部隊休息就下令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