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近來多個城市紛紛出現土地拍賣流拍,底價成交更是成為“主流”。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頻頻遭受質疑的房價“假摔”聲正逐漸消去,樓市開始顯露“真降”痕跡。
專家表示,房地產企業拿地謹慎與購房者持幣待購“雙觀望”情緒進一步加劇,可能對未來一兩年內房屋供給產生一定影響,增大房地產調控阻力。
土地拍賣市場冷清
11月2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公告出讓的11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9宗因無人申請購買而流拍,另外2宗土地則以底價成交。從出讓公告看,這9宗地都位於濟南長清大學科技園片區,包括4宗商業金融業用地和5宗居住用地,總面積約855畝。
此前,濟南於10月28日出讓的13宗土地,也是以底價成交。據了解,從8月份以來,濟南一共成交34宗土地,其中大多數都是以底價成交。
進入下半年以來,昔日熱鬧的土地競拍場面已經鮮見,轉而變得冷清起來,底價成交甚至頻頻流拍,在部分城市呈現出蔓延之勢。成都市近日拍賣五塊土地,其中2塊流拍,3塊底價成交。武漢市今年下半年舉行的兩次土地掛牌拍賣會上,多數地塊以底價成交,競價地塊屈指可數。
南京市土地市場也跌入“低谷”。10月份南京舉辦的三場土地出讓活動中,共推出16幅地塊,最終只有7幅以底價成交,7幅土地延遲拍賣,1幅土地流標,1幅溢價僅1.9%。
樓市“雙觀望”情緒加劇
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新開的樓盤還是正在出售的樓盤,都出現了看房人少、成交低迷的情況,而一些開發商表示近期已無拿地計劃。專家表示,進入 10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購房者觀望房價和開發商觀望地價的“雙觀望”狀態,土地一級市場和住房二級市場都處在以價格漲跌為中心的博弈中。
一方面是土地頻頻流拍和以底價成交,另一方面開發商和購房者“雙觀望”的情緒加劇,專家表示,這種局面如果繼續維持,可能會給今後房地產調控進一步深入帶來不小壓力。
一些專家擔憂,現在普遍出現的土地流拍現象可能給後期房地產市場調控增添新的阻力。原本應投入市場的土地因為流拍未能或延緩投入市場,這將使一年或一年半時間後的住房供給量減少,加劇剛性需求與住房實際供給之間的矛盾,從而為房價下行增添新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