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地震學家都做了些什麽 地震預報的中國長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1 10:24:45  


 
  “近二十年來,我們也在二十幾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覺,有一些地震也取得了减災實效,但這個比例很低,所以這個預報很難,地震預告沒有過關。” 

  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在學術界、互聯網上,也流傳著這樣的聲音:我國西部也有許多地震監測的台站,這次大地震前就沒有發現一點異常、就沒有什麽先兆嗎?大地震前我們對大自然諸多預兆是否太大意?我國地震科研的整體水平究竟怎樣?我們何時才能準確預報地震? 

  5月21日中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接通了原中國地震局副局長、曾任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鍤的電話。也許是這些天過於悲傷、過於忙碌,電話另一端的他顯得很激動:“這麽大的地震我們沒有預測出來,你說我們的科研水平是高是低?” 

  那時,在他的時間表裡,對這次地震的思考似乎還沒有列上日程,“現在全國人民都在抗震救災,這時候來談這樣一些問題,時間錯了。” 

  然而,隨著災情的加劇,人們更加迫切地想了解和地震有關的一切。 

  地震科技征程 

  史料顯示,中國是對地震現象記錄和研究最早的國家。國外對地震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0年的薩勒斯和公元前526年的Anaximenes(薩勒斯認爲地球是漂在海洋上的,水的運動造成地震;Anaximenes認爲地球的岩石是震動的原因)。而中國早在戰國時期的《墨子》和《竹書紀年》中就有關於地震的記載。公元前132年,東漢太史令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觀測地震的儀器,在世界地震學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到明清時期,有關地震的記載更加全面、詳細和豐富。記載的內容包括受災地點、範圍、破壞情况,還有地震前兆現象,對地震成因和地震預報也有探索。 

  中國古代地震學對地震的觀察、記載和研究堪稱世界之最。但是對災難性地動的原因認識幷不深刻,占主導的是把地震與其他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聯系起來,諸如洪水、瘟疫等,幷從超自然的關系中尋求原因。由於歷史的原因,現代地震學沒有産生在中國,地震成因和地震預報的思想也産生在國外。 

  新中國成立後,爲順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地震科技事業隨之起步。上世紀50年代,爲了解中國歷史地震基本面貌,地震科技工作者先後編制了《中國地震資料年表》《中國地震烈度表》和《中國地震目錄》,被國際同行稱爲“地震學家的必讀文獻”。 

  同時,鑒於工程建設對地震烈度區劃的迫切需求,編制出版了第一代《中國地震區域劃分圖》。其後,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需要,又陸續建成了由24個台站組成的全國地震基本台網,由8個台站組成了全國地磁基本台網,開始了地震科技事業艱難的創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