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地震學家都做了些什麽 地震預報的中國長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1 10:24:45  


 
  新技術的運用與局限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新技術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特別是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和數字地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現代地殼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地震震源過程、地震前兆圖像的觀測,在分辨率、覆蓋面、動態性等方面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20世紀後期以來,國際上一些以地球科學爲主的大型研究計劃,其中包括“上地幔計劃(UMP)”、“國際地球動力學計劃(IGP)”、“國際岩石圈計劃”、“深海深鑽”、“海洋深鑽”和“大陸深鑽”計劃等。這些重大地球科學計劃的實施,爲人類探索地球、了解地球提供了大量科學資料,幷且在地球內部結構,特別是殼幔結構、岩石圈結構、岩石圈的運動與變形以及岩石圈動力學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顯然這些進展爲地震預報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背景。 

  在地震學研究方面,繼法國的“地球透鏡計劃(Geoscope)”和日本的“海神計劃”之後,美國最近醞釀爲期15年的“地球透鏡計劃(Earthscope)”,更是以發展地震科學、促進地震科學在减輕地震災害中的應用爲目標。 

  近十年來,美國開展和正在醞釀開展的“洛杉磯地區地震試驗((LASE)”、“美國台陣(USArray)項目”、“板塊邊界觀測計劃(PBO)”、“聖安德烈斯斷層深部觀測(SAFOD)”等更是直接圍繞著與地震孕育發生相關聯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包括與地震成因直接聯系的深部隱伏斷層的探測及其活動性判定、地震複發模型以及通過深鑽對聖安德烈斯斷層帶上大地震震源區結構、物性、變形、應力狀態和流體蘊存等的直接探測。 

  一些國家還開展了地震-衛星技術的研究,應用現有的衛星信息開展了包括GPS、熱紅外、電離層、重力、電磁波等方面的研究,也初步顯示了新技術在地震預報研究中可能的前景。 

  中國在地震觀測基礎建設的新技術應用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九五”期間,中國建立了國家數字地震台網,經過“十五”建設,目前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在全國設立了152個國家級台站,另有31個區域台站、1000餘個子台,還有數個流動台站。 

  “九五”以來,中國實施了“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大型科學工程,建立了GPS觀測網絡。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已於2001年正式投入運行。此外,還加强了衛星遙感技術在地震監測中的應用研究,地震前兆台網的建設也有了新的進展。 

  在最近十幾年中,中國地震學界聯合有關部門,還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岩石圈動力學圖集、活動構造圖集、東亞地球動力學、華北地區大震震源區細結構探測等項目。這些研究爲探索我國大陸地震成因,如地震孕育的構造環境、構造變形、動力學條件、震源細結構和物性條件等提供了許多重要科學資料,爲進一步探索震源孕育過程提供了重要條件。 

  1999年啓動、目前正在實施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大陸强震機理與預測”研究,爲解决地震科研中的一些重大基礎性問題提供了可能。 

  業界專家表示,盡管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地震科技的整體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地震震例資料和現場預報經驗的積累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與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在地震觀測技術的先進性方面、在地震預報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當前的地震預報尚處於探索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