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地震學家都做了些什麽 地震預報的中國長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1 10:24:45  


 
  1956年,“中國地震活動性及其災害防禦研究”列入了國家《1956-1967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地震預報研究計劃,比西方領先10年左右。”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吳忠良作出這樣的評價。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先後發生6.8級和7.2級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産造成嚴重損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3次赴災區考察災情、慰問群衆,提出“我們應當發揚獨創精神來努力突破科學難題”、“研究出地震發生的規律”。來自全國各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紛紛奔赴地震現場進行實驗研究。 

  在邢台地震現場,中國第一個多學科聯合作戰、專群結合的綜合性地震監測台網初步形成。與此同時,爲確保連續、及時掌握京、津等地地震活動情况和開展地震速報工作,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了北京遙測地震台網,使中國成爲全球最早設立遙測地震台網的國家之一。 

  資料記載,在l966~1976年的10年間,中國大陸地區發生了9次7級以上强震。大地震的頻繁發生與群衆性的科學實驗活動爲科研人員記錄、發現震前異常現象和探索地震預報途徑與方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地震工作者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幷預報了海城、松潘、鹽源等强烈地震。但1976年對唐山大地震未能發出短臨預報,這成爲那一代地震科技工作者心中抹不去的痛。 

  這一時期被看作是地震預報事業空前發展的時期,它奠定了地震監測手段和預報方法的基礎,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年度、月、周和臨時、緊急會商等地震預報工作制度,提出了地震大形勢研究的概念和內容。 

  1976年以後,中國的地震活動進入了相對平靜的時期,僅在1985年8月23日發生新疆烏恰7.3級地震,地震工作者開始系統總結和反思地震預報的經驗教訓。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等專家在一篇論文中寫道:“我們認識到:過去使用的經驗預報途徑雖然對打開地震預報局面有過貢獻,而且在將來仍然是一條主要的現實途徑。但由於對地震孕育的情况不是十分清楚,目前人們還很難分清構造運動、地震孕育和部分幹擾所呈現的前兆異常的區別和聯系,所以不存在一一對應地震的前兆異常和地震活動性異常。” 

他們認爲:“目前的經驗性預報思路很難使目前的地震預測水平有質的提高。更不可能通過它取得地震預報的全面突破。所以,在提高經驗預報水平和能力的同時,要大力推進物理預報的探索,引入新思路、新理論和新觀念,發揮經驗預報的長處,突破經驗預報的局限,迎接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