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基礎設施極其落後
每一個到訪印度的遊客,想必也都對其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印象深刻。
在印度,頂著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走到網吧,剛剛上網便遭遇停電,這樣的事情似乎早已稀鬆平常。
但這不意味著印度不重視基礎建設。“要向富、先修路”,這條“金律”印度人也了解。2006年印度完成了巨大的“黃金四邊形”基礎設施工程,這條長達 5000多公里的公路網把新德里、加爾各達、金奈和孟買四大城市連接起來,但這並不能改變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的基本現狀。
如今,印度的公路至少有1/3是屬於破損的,即便在那些基本完好的公路上行駛也會非常費時費神。例如在北方邦,由於多數公路凹凸不平,許多村民無法將過剩的農產品運到市場。由於道路條件太差,很多外國投資商在從孟買機場下車後還沒抵達賓館,就已經打消了要在印度投資的念頭。而儘管印度中央政府一直決心要加強國家基礎設施,可地方上的各種利益爭執使得基礎設施改善的希望總顯得那麼渺茫。
【肆】媒體集體浮躁症
據理力爭的聲音不少,其中便有印度媒體,後者一直以印度公民社會最強有力的參與者而自居和存在。
除1975-1977年緊急狀態這段時期內,印度從來沒有官方審查制度。然而,政府卻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施加影響。例如在1991年以前,印度官方經常採用調整報紙出版量配額等行政方法來限制或者影響媒體的報道。為求得生存,國有的印度報業托拉斯(PTI)所發布的新聞內容,常常成為印度報紙的轉載對象。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經常發現同一天所有印度報紙的大標題竟然一樣。
現在印媒的報道已不再受任何限制,但隨著媒體市場的過度商業化,媒體能否正確和合理地運用權力也在經受著時代的考驗。2008年對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的報道便說明了這點——儘管印度記者們在整個事件報道中出生入死,但他們的做法一直受到業界以及公眾的嚴厲抨擊。其中包括:媒體不自覺地成為恐怖份子的免費宣傳工具——它們替恐怖份子作廣告、渲染緊張氣氛;擅自披露參加反恐的印度軍隊的秘密行動計劃;為搶發新聞而不顧事實是否準確……
事實上,除了報道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印度英文媒體去年掀起的“集體反華歇斯底裡”報道也是印度媒體浮躁的一個明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