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入松書店已經關門 |
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不久前,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總署正在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減免實體書店稅費。
2011年,國內民營書店用“兵敗如山倒,全面大潰退”形容並不過分。整整一年,與民營書店有關的新聞總圍繞著“倒閉”、“關門”這樣的頽廢詞匯。民營書店面臨著兩面夾擊。一方面,房租成本不斷上漲,成為無法擺脫的噩夢;另一方面,網絡購書等新興渠道的衝擊日益加劇。市場出現一種聲音認為,書店走向消亡已是遲早之事。
房租“殺手”
房租已然成為民營書店的頭號殺手。今年7月,擁有17年歷史、曾被譽為“北京三大民營書店”之一的風入松書店關門停業。面對眾多讀者的緬懷,風入松書店董事長王洪彬無奈表示,隨著周邊商鋪價格的上漲,風入鬆松店目前所在地的房租價格已經達到每月5萬元的水平,實在不堪重負。11月底,上海最大的舊書店——小朱書店因為面臨拆遷問題不得不關門歇業。
在早年的香港,曾出現民營書店“越開越高”的奇特現象。隨著商業地區一層鋪面的價格暴漲,書店開始遷往二樓、三樓,甚至十幾層高的樓層。高度越來越高,面積卻越來越小,客流也隨之愈發稀少。
國內的民營書店是否也會如此?縱觀近幾年書店倒閉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有不堪承載高房租的影子。房租問題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想要開在人流量大的地區,就要付出高房租;想要低房租,就只能搬到人煙稀少的郊區。每個民營書店的老板都在為此犯愁,但都無計可施。房租,成為國內民營書店歷史上最具有悲劇色彩的一個詞匯。
“光合作用”倒下
2011年10月,國內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的倒閉,給社會帶來的震動不亞於一次書店界的8級地震。光合作用曾經被看做是民營書店的楷模,白領必去的小資勝地,國內最有希望的第二個“誠品書店”,但它的倒下卻如此突然。
光合作用的倒閉將民營書店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幾天之內高層集體辭職、危急關頭無人出面應對難題、幾十家圖書供應商貨款被拖欠、光合作用在北京的數家店面被哄搶,所謂的連鎖加盟形式開始被質疑。
光合作用的倒閉讓不少人的書店夢粉碎,也讓行裡行外重新發出痛苦的疑問:到底如何做好一家民營書店?但答案似乎還沒有找到。
最近有不少人在呼籲“光合複生計劃”,想通過一次徹底的改革,讓這家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書店起死回生。通過對光合作用的剖析,及時彌補中國民營書店存在的種種問題,或許將是它帶給業內的最大貢獻。
網購衝擊
圖書市場研究咨詢公司Codex Group在一項調查中表示,今年9月份有過網上購書行為的讀者中,有24%的人承認他們是在實體書店先看到書之後才上網下單的。而在亞馬遜買書的消費者中,有39%的人表示是先在實體店看到書之後再上網購買的。這就是所謂的“橱窗效應”。
網絡購書對於實體書店的衝擊愈發嚴重,不少實體書店的營業額出現了大幅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偏偏實體書店又無可奈何。網絡書店購書的便捷性、超低的折扣和時不時的限價搶購、節日秒殺、團購都是其可望而不可即的。僅在今年就發生多起出版社聯合聲討網絡書店折扣過低,影響盈利的事件。
長久而言,網絡書店這種低折扣營銷策劃不會改變,實體書店如何在接受橱窗效應的前提之下改變經營策略,擴大盈利渠道,才是當務之急。
減免稅收
實體書店要生存離不開政策的扶持。通過對實體書店減稅、免稅、返稅的形式,減輕實體書店的房租、成本壓力,成為眾多業內人士呼籲的話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中國最大的國有實體書店,新華書店一直享受減免稅負優惠,縣級及以下新華書店可免征增值稅。在一些城市,新華書店還可享受租金優惠。但這些並沒有惠及其他民營書店,而民營書店的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差,理應享受更多優惠政策。
這一建議或將實現。不久前,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總署正在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減免實體書店稅費。
閻曉宏強調,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政策來扶持實體書店發展。一方面,要支持網絡書店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要重視發揮實體書店在傳播文化中的積極作用。商報記者 陳傑
記者手記
中國書店需要換種活法
2011年見慣了民營書店的倒閉,聽多了實體書店的困惑,然後仔細算算,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過一趟書店了。而打開電腦,發現自己在當當、亞馬遜上的圖書訂單又多了幾筆。
這一切讓記者對書店的未來沮喪。然而每當路過一家裝飾獨特、安安靜靜的小書店時,依舊會情不自禁地走進去,翻翻那些還帶著油墨味的圖書,聽著輕音樂,靜靜地站一會,看一會。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突然發現,如果一個城市沒有一家書店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書店應該存在,也必須存在,只是,中國的書店需要換種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