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人民日報》報道,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為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空間,加強青少年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創造出更多青少年喜聞樂見、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廣泛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各類文化體育活動。——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除了住房、收入、醫療等熱門民生話題外,一項更關乎長遠的話題——如何為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空間,同樣引起代表委員熱議。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創造出更多青少年喜聞樂見、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代表委員認為,在當今文化多元、需求多樣的大格局下,這已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值得關注的“另類”現象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樣清新的兒歌,現在的孩子似乎不怎麼愛唱了。他們經常哼唱的,是一些一知半解甚至不解其意的成人流行歌。一些熟悉、優美的唐詩,也在他們的嘴裡變了樣:李白坐船不給錢,被我一腳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沒死……近年來,適合青少年的優秀文化作品層出不窮,但現實中這些與青少年健康成長並不匹配,甚至有負面影響的文化現狀,也讓一些代表委員擔憂。
孫淑君:我自己也寫過兒歌,聽到孩子們念著現在那些所謂的兒歌,著急啊!這些另類兒歌,孩子們可能只是一時覺得好玩兒。但這裡面暗含的東西,極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感情和思想,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朱樂耕:目前,網絡與電視成了大多數青少年的閱讀主體,但恰在其中存在很多消極、低俗的內容。一些廣告,彌漫著濃厚的金錢氣息;一些清宮戲,展現的往往是爾虞我詐的宮廷鬥爭;還有一些電影,暴力鏡頭過多。這些都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不利。
王宏:現在網絡上流行詞匯“杯具”,廣告裡流行詞匯“性福”,有的孩子真的以為“悲劇”和“幸福”就是這樣寫的。包括現在非常流行的“神馬都是浮雲”,中央電視台也這樣說,有孩子就問我“神馬是什麼?”電視、電影、網絡上的許多內容,不經意間都帶給孩子負面影響,我們要格外重視、全力消除。 |